•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8

晓晓小同学
首页 > 自考本科 > 教育测量与统计2018自考本科题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胖蟹爪爪

已采纳

1.已知数据12,13,14,8,9,11,10,12,9,12,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中位数。平均数:(12+13+...+12)/10=11,方差:(12^2+13^2+...+12^2)/10-11^2=3.4,中位数:12.2.为了研究一种新语文教学方法是否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采用了实验方法进行研究,选择了学习情况基本相同的两个班分别作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结果如下: 班别 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教学方法 实验班 42 80 10 新教学方法 对照班 44 75 11 传统教学方法 试分析新语文教学方法是否比传统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更有效?(双总体Z体验)原假设H0:μ1≤μ2,备择假设:μ1>μ2.n1=42,x1ˉ=80,ο1=10,n2=44,x2ˉ=75,ο2=11,取显著性水平为0.05,得拒绝域为z≥z0.05=1.645,Z=(80-75)/√(10^2/42+11^2/44)=2.207>1.645,拒绝原假设H0,即可以认为新方法显著有效。

163 评论

redfishchy

《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在《教育统计学》与《教育测量与评价》两门课程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课程,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当今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而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课程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了解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及主要任务;能对搜集得来的数据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初步整理;能用集中量、差异量、相关量等量数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在此基础上,借助概率理论,对数据进行推断统计;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与功能;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并能够熟练应用;掌握编制教育测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能够对学生课业发展进行恰当的测量与评价。重点学习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方差与标准差、积差相关的意义与应用;正态分布的特点,正态分布的应用;抽样分布;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相关样本和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概念;估计信度的方法;难度系数的计算方法;效度的估计方法;区分度的估计方法等。在教育学领域,经常要涉及大量的调查、实验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并经过科学推论得出客观规律,是本课程要解决的问题。本课程提供了从数量的角度观察、分析客观现象的科学方法和途径,并且努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形成和发展,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树立科学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理念,初步具备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能力。

273 评论

坠落的梦天使

1.代入公式Z=(X'-X)/S计算即可。例如:Z1=(87-76)/9=1.22 Z2=(56-76)/9=-2.22 Z3=(79-76)/9=0.33 Z4=(64-76)/9=-1.332.总体标准差和样本标准差3.1)需要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针对性原则 5)可行性原则4.1)简单随机抽样,又叫随机抽样。方法:①直抽样法②抽签法或抓阄法,抽样单位全部编上号码,将号码写在底片上搓成团③随机数表法(可保证随机性)2)等距随机抽样(机械随机抽样)。首先,编制抽样框,将抽样框内各抽样单位按一定标志排列编号,其次,用抽样框内抽样单位总数除以样本数,求出抽样间隔距离;再次,在第一个抽样间隔内随机抽取一个号码每个样本;最后,按照抽样间隔距离,等距离抽取调查样本,等距离抽取调查样本,直到抽取到最后一个样本为止。3)分类随机抽样,又叫类型随机抽样。首先编制抽样框,将若干样框内各抽样单位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或层);其次,根据各类所包含的抽样单位与抽样单位总数的比例,确定种类抽取样本单位的数量;最后,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或等距随机抽样方法从各类中抽取调查样本。4)整群随机抽样又称集体随机抽样。首先,先将抽样框内抽样单位按一定标准分成许多群体,并把每一个群体看做一个抽样单位;然后,按照随机原则从这些群体中抽出若干人群体作为调查样本;最后,对样本群体中的每一个抽样单位逐个进行调查。5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科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性质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6.高7.法则8.准确性和有效性10.内部数据、外部数据9.收集 分析11.该题属于主观题难度的计算 首先计算16名考生的平均得分为5.625 此题的难度为p=5.625/10=0.5625

346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