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3

天才少女JESSICA
首页 > 自考本科 > 社会心理学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生我翔2011

已采纳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自身与他人关系的科学。《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因为我知道很多社会心理学的道理,却在生活中束手无策,不会应用。这真的非常契合那句:“知道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几年”的人生哲理。现在把它的主要内容列举出来,舒坦我自己,也供大家玩味。

下面的文章是由当时的读书笔记生成的,基本内容没有变化,因为是读书笔记,所以是按章节排序的,如果你对某一部分感兴趣,可以购买这本书,仔细阅读。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1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就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相关联的种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2 事后聪明式偏见(俗语:事后诸葛亮)常导致人们对自己的判断或预测做出过高评价。

3 说话的方式决定好多事儿的成败。

第二章 社会中的自我

1 实际注意到我们的人,比我们认为的少。我们所受的折磨,别人不太可能会注意到,还可能很快忘记。

2 自我概念的基础,你对界定自我的特殊信念,是你的自我图式。例如:如果体育运动是你的自我概念的核心成分(假如成为一名运动员是你的自我图式的一部分),你就会特别注意别人的身体和技巧。

3 我们可以更好回忆与自我有关的事情。

4 全力以赴并取得成功会使人感到更加自信有力。

5 文化不同,自我效能不同。例如:对于日本学生来说,高兴是伴随着积极的社会交往而来的——亲密感、友好和尊敬。而对于美国学生来说,这种情绪通常伴随着解脱的情绪——效能感、出众和骄傲。

6 人们都矢口否认媒体对自己的影响,但是承认媒体会对其它人产生影响。

7 人们预测别人的行动比预测自己行动更准确。

8 有意的自我控制会耗尽我们有限的意志力储备。

9 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忽视的心理免疫系统令我们比自己预期得更容易适应残疾、恋爱关系终止、失去职位与团队的失败。

10 当某个人对别人说谎后,他便开始觉得其他人也是不诚实的。

11 自我服务偏见:我们并不是客观的看待事物,而是总是从我们的角度看待事物。

第三章 社会信念与判断

1 内因(性格)和外因(情境)的界限通常是很模糊的,因为外部的环境因素会影响个体内部的改变。

2 当我们解释他人的行为时,我们会低估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特质和态度所造成的影响。

3 当归因涉及到我们自己的个人利益时,基本归因错误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4 所有人都知道考官是占优势的,但考生和旁观者都会错误地认为那些考官确实比自己懂得更多。

5 当我们解释他人的行为的时候,我们会犯基本的归因错误。而对于我们自己的行为,我们却通常用情境因素来解释。

6 在实际生活中,那些有权势的人常常会主动提起一个话题并控制谈话内容,这往往会使下属过高地估计他们的知识和能力。

7 我们越是缺乏在不同情境下观察人们行为的机会,就会越容易将其行为归因于他们的人格使然。同样,人们通过从朋友那里听说而获得的关于某个人的印象通常比那个朋友亲自获得的第一手印象极端的多。

8 当社会信息受到多重解释的影响时,先入为主就很重要了。

9 如果称某个人为傻子或者怪人,那么过后人们可能就会认为你也一样。

10 信念固着:一旦人们为错误的信息建立了理论基础,那么就很难再让他们否定这条错误的信息。(破解:解释相反的观点)。

11 事后判断会扭曲我们的回忆。

12 正如我们会解释自己的过去和将来一样,我们也会努力解释不同的自我。

13 自信和能力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13 易得性直觉可以解释为何生动的奇闻异事通常会比统计信息更引人注目,以及为何感知到的风险和真实的.风险总是非常不匹配。(交互设计里很有名的方向:信息可视化)

14 事件本身越重要,反事实思维的强度就越大。尽管如此,绝大部分人对已做的事情的悔恨比对没有做的事情的悔恨要小。

15 错觉思维:我们试图在随机事件中寻找规律,这种倾向会令我们误入歧途。(星座)

16 我们思考的越多,思维就越会受到情绪的浸染。“剥夺普通人的生活错觉,就等于剥夺他的幸福。”

第四章 行为和态度

1 人们表现出的态度很难预测他们的各种行为。

2 当道德与贪婪同处在竞技场中时,通常是贪婪大获全胜。

3 态度紧跟行为。(在最开始听到时,是觉得很惊讶的)

4 当我们扮演一种新的社会角色时,起初我们可能觉得很虚假,但很快我们就会适应。(角色扮演、斯坦福大学的实验)

5 登门槛效应。

6 道德行为,特别是主动选择而非被迫做出时,会影响道德思维。如果你想要更爱他人,你就要表现出你真的爱他。

7 如果是温和的告诫孩子,他们可能内化为不许玩诱人玩具的要求,因为这个温和的告诫不能为他们听话提供充足的理由。而当一位家长说:“整理好你的房间,要不我就狠狠地揍你”,孩子不可能将打扫房间内化为合理的行为,因为严厉的威胁已经是个足够的理由了。(人们很少会内化被迫行为,所以,鼓励。)

8 了解自我的最好方式,不是沉思,而是行为。

9 如果外部刺激不足以证明我们行为的合理性,我们会通过内部心理活动证明自己行为的合理性以减少不协调。

第五章 基因、文化和性别

1 了解我们文化中社会规范的最好方法就是进入到另一种文化环境中,观察他们是那样行事,而我们是这样行事。

2 亲密关系的发展往往由处于较高社会地位的人控制。

3 较低下的角色会削弱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反之亦然。

4 改变角色,甚至,可以改变观点!

5 当需要别人共情和理解时,男性和女性都倾向于向女性倾诉自己的快乐或者伤痛。

6 男性偏爱年轻健康的女性,女性偏爱有财产和有地位的男性。(进化论吗?)

7 不同文化下,会产生不同性别角色。(你是否在同性面前表现一个自己,而在异性面前表现另外一个自己呢?)

8 文化,就像冰淇淋,有很多不同的口味。

9 父母正常的失聪儿童,如果被送到聋哑学校的话,通常都会放弃父母的文化,而被失聪者的文化所同化。

10 如果我们从个人内部原因去理解贫穷、情绪失调、犯罪、酗酒甚至失业,那么我们可能会束手无策。

第六章 从众

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 我们对现实的看法未必就是我们的观点。

3 心境联结:在同一工作群体中,人们的心境通常非常相似。

4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同样,我们很容易贬低远离自己的人或失去个性的人。从积极的一面讲,人们对于个性化的人是最富有同情心的。这就是在替未出生的、饥饿的人或动物权利进行呼吁时,为什么人们总是用令人感动的照片或描述来赋予其个性化。

4 什么因素可以预测从众?群体规模、一致性(同伴的支持极大的增加了一个人闯荡社会的勇气)、凝聚力、地位(有时,人们会想法设法避免与地位低的或受别人嘲笑的人的意见一致)、公开的反应、无事前承诺。

5 个体为什么从众 ?想被群体接纳和免遭拒绝、获得重要信息。

6 个性和文化都会影响谁会从众。

第七章 说服

1 说服无处不在,当我们认可它的时候,我们就称之为“教育”。

2 说服的要素:

传达者。(可信度、吸引力和偏好)

信息内容。(理智和情感、好心情效应、唤醒恐惧效应、差异、首因和次因)

3 如何抵制被说服?加强个人承诺、态度免疫。

第八章 群体影响

1 当我们坐的很近的时候,友善的人会更受欢迎,而不友善的人会令人讨厌。

2 如果个人的责任被群体分散了,那么就容易导致个体成员搭群体便车的现象。(法不责众?别开玩笑了)

3 群体极化:好的更好,坏的更坏。

第九章 偏见

1 社会情境以多种方式滋生并且维持着偏见。(一个沉醉于社会和经济优越感中的群体,往往会用偏见的信念来为他们的地位做辩解。人们同样也在孕育或者减少偏见的方式下被抚养长大。家庭、宗教团体及更广阔的社会都可能维持或者减少偏见。社会制度部分处于惯性的原因也支持助长偏见。)

3 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偏见,对某些人来说,就成为报复的手段。

4 描述你是谁的时候,也就描述了你不是谁。(“我不认为某种文化更好,我只是认为它是一种你相对比较熟悉的文化”)

5 狗:我们成功了是不够的,猫必须也失败。

6 刻板印象可以是我们简化复杂世界的心理机制的副产品。

7 即使双方都是善意的,一个强势的人和一个弱势的人之间自我意识的相互作用仍会令人感到紧张。8 刻板印象。

9 自身永存的刻板印象。

10 我们在做判断或者与某人交往时,有时除了刻板印象外几乎毫无所获。

11 偏见和刻板印象会造成非常重要的后果,尤其是当它非常强烈的时候、在判断不了解的个体的时候、在就整个群体做政策决定的时候。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趋向于自行永久存在,并且拒绝改变。它们还会通过自我实现的语言创造出他们相应的现实。

12 偏见通过刻板印象威胁,让人担心其他人会刻板化地看待自己,因而还能妨碍一个人的表现。

第十章 攻击行为:伤害他人

1 枪支不仅使暴力成为可能,还可以刺激它的发生。(手指可以扣动扳机,但是扳机也可以拉动手指。)

2 长期看电视的人会认为世界是个危险的地方。

第十一章 吸引和亲密:喜欢他人和爱他人

1 内心深处的归属感得不到满足,就会使我们感到不安。

2 美貌确实是一笔财富。

第十二章 帮助

1 如果不是全然沉浸在自己的抑郁和悲痛中,悲伤的人们是敏感而乐于助人的。

2 当你沉浸在爱情中时,你热切地想要善待每一个人。

3 旁观者的数量会决定我们帮助还是不帮助。

第十三章 冲突与和解

1 能够减少社会困境的方法包括:

确立法规以限制利己行为。

将群体分为较小的单位。

让人们能够充分的沟通。

改变激励机制。

倡导利他的行为规范。

170 评论

梦溪shuer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难道做自己想做的事,住在令你感到幸福的地方,过着内心安宁平和的日子就一败涂地了吗?当个出色的医生,年收入一万英镑,娶个如花似玉的娇妻,就是成功的人生吗?我想这要取决于你如何理解生活的意义,对社会要做哪些贡献,以及你对自己的要求。

艺术最吸引人之处莫过于艺术家独特的个性。有了这个,其他的无数缺点我都乐意原谅。

把艺术仅仅看做是一门匠人才能通晓的手艺是个可笑的误解——艺术乃是情感的流露,而情感所诉诸的语言世人皆知。不过,有一点我是赞同的,即缺失实际的绘画技巧知识的评论家,很难对作品真正的价值发表出什么真知灼见。

一个人每天都应当做两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对灵魂大有好处。

钟摆摇过来又荡过去,时间的循环无止无休。

那些荡气回肠的话语在说的人看来是独领风骚,事实上却早已是陈词滥调,就连口吻都是大同小异的。

我想,曾经的我们总是羞于流露情感,因害怕遭人嘲笑而不敢过分张扬。

偏见:不喜欢他人

偏见指对一个群体及其个体成员的负性的预先判断。偏见是一种负面态度,歧视是一种负面行为。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滋生了偏见。(偏见能帮助有钱有势的人将其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特权合理化)人们在孕育或者减少偏见的方式下被抚养长大。家庭、宗教团体及更广阔多社会都可能维持或者减少偏见。社会制度部分出于惯性对原因也支持助长偏见。

偏见的动机根源

挫折与攻击:替罪羊理论

当我们遭遇挫折的原因令人胆怯或者莫名其妙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转移我们的敌对方向,“替代性攻击”。例如,美国内战后南方地区对美国黑人滥施私刑。另外,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偏见(对某些人来说)就成为报复的手段。例如,加拿大人对移民的抵触随失业率而上下波动。

社会同一性理论:感觉比他人优越

我们不仅在群体中为我们自己寻求尊重,还在群体中寻求自豪感。我们认为我们的群体比较优秀,有助于让我们感觉更好。

内群里偏见(ingroupbias):偏袒个人自己的群体,或喜欢内群体或讨厌外群体或两者兼而有之。当我们的群体相对于外群体规模较小、社会经济较低时,我们更容易表现出内群体偏见。即使是毫无逻辑依据而组成的群体意识也会产生某种内群体偏见。

社会地位、自我关注和归属的需要

认为自己有地位,我们就需要有人不如我们。获得肯定,人们将对外群体做出更积极的评价,自尊受到威胁,人们就会诋毁外群体,以恢复自尊。蔑视外群体可以强化内群体。知觉到一个共同的敌人会使一个群体变得团结。

偏见的认知根源

刻板印象可以是我们简化复杂世界的心理机制的副产品,它是正常思维过程的副产品。

类别化:将人归入不同群体

如果一个群体内部的人具有一些相似性,那么我们了解一个人的群体成员身份,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而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刻板印象能提供“获得的信息与付出的努力二者间的一个较好获益率”。

(1)自发类别化;(2)知觉到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一般而言,我们越是熟悉一社会群体,我们就会看到其越多的多样性,我们越是不熟悉,我们的刻板印象就越严重。例如,白人能更准确地在认白人面孔而非黑人面孔,黑人更容易辨别黑人面孔;人们能更准确再认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人)。

独特性:感知那些突出的人

独特的人、生动或者极端的事件往往能吸引我们注意力并歪曲我们的判断。我们对与众不同者的极度关注制造成了一种错觉,使得这些人比实际上显得与众不同。即使双方都是善意的,一个强势的人和一个弱势的人之间自我意识到相互作用仍然会令人感到紧张。污名意识就是人们在多大程度上预期他人会对他们产生刻板印象。我们遇险的刻板印象能引导我们“看到”根本不存在的联系。我们对非同寻常的事情的格外关注也会产生一些虚假相关。例如,当一个自称时同性恋的人谋杀,人们往往会提到同性恋,但如果是异性恋,它的性取向却很少会被提及。

归因

我们常常犯基本归因错误,我们总是热衷于将人们的行为归结于他们的内在倾向,以至于不大理会那些重要的情境力量。利群偏差:我们总是对我们自己的群体成员给予善意的理解,而在解释其他群体的成员时,我们更容易从最坏的角度去设想。公平世界现象:当观察者无聊改变受害者命运时,他们就经常会否定和贬低受害者。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公正的世界,人们得到他们应得的东西。

偏见的后果

自身永存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趋向于自行永久存在,并拒绝改变。偏见是一种预断。我们的'预断能引导我们的注意、解释以及记忆。只要群体成员行为举止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就会重视这一事实,我们先前的看法获得验证。当群体成员的行为举止与我们的预期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就会以特殊情形为由对这类行为闪烁其词。

标签的作用犹如一个拉响的汽笛,它让我们对所有平时能感知到的细微差别充耳不闻。也许你能回忆起在过去某个时候,你无论怎样努力都摆脱不了某人对你的评价,当时你无论做什么,始终被人误解。

再分群法:一旦人们有违我们的刻板印象时,我们会通过分出一个新的子群体来维护以前的刻板印象。再分类法:把偏常的人归入一个不同的类群。子类别时群体的例外,而子群体则是作为整个群体的一部分而获得承认。

歧视的影响:自我实现的预言

刻板印象能通过自我实现对预言创造出它们相应的现实。

态度之所以可能与社会阶层等级相一致,还因为歧视影响到了它的受害者。社会信念能够自行验证。

刻板印象威胁

当你置身于别人都预期你会表现很差的情境中,你的焦虑可能会使你验证这一信念。媒体能激起刻板印象威胁。当然,正面刻板印象似乎能促进成绩。

人们在评价个体时,往往比评价由这些个体构成的群体时更为积极。人们常常相信一些刻板印象,然而一旦接触到生动到轶闻趣事,他们又会无视这些刻板印象。例如,许多人认为“政治家是”,但“我们的参议员琼斯是诚实真正的”。然而,强烈且显然相关的刻板印象确实能影响我们对个体对判断。当刻板印象足够强,而关于某人当信息又模棱两可时,刻板印象能微妙地扭曲我们对个体对判断。

他们的生活就像一曲田园牧歌,美得独一无二。

美是世界上最曼妙最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必须经历灵魂的折磨才能从纷繁世界中将它采撷出来。

蒙受苦难可以提升人的品格,此话有假;能使人高贵的有时是幸福,大多数的苦难只会使人心胸狭小,报复心强。

现在无法忍受的悲伤,我希望终有一天会被时间抚平,遗忘具有一种慈悲的力量,会帮他重新拾起生活的重担。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专家杨宜音主编的,2005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使我大致了解现代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大致历程和发展经历,,现代心理学界一般认定,1908年是现代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大约在上个世纪70年代,“社会心理学危机”的出现让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和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家都意识到了文化的意思。

全书共分8个部分,分别从跨文化的自我透视、中国人的社会取向、中国人的集体主义、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的理论分析、学科制度精英、符号霸权和社会遗忘、中国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平衡性问题、中国人的“显我”与“隐我”、一项有关中国人关系分类的个案研究等8各部分从个性特征到规律性特征都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和总结,为揭示中华文化与社会心理的相互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141 评论

阿波罗三下

(一)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和重要观点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 看待他人 ,如何 相互影响 ,以及 如何与他人互相关联 的科学。 研究对象 项目 重要观点 社会思维 我们如何知觉自我和他人;我们相信什么;我们所做的判断;我们的态度我们构建了我们的社会现实; 我们的社会直觉通常是强有力的,但有些时候则是危险的; 态度塑造行为,同时也被行为塑造。 社会影响 文化;从众的压力;说服;群体社会影响塑造行为;性格倾向塑造行为。 社会关系 偏见;攻击;吸引力和亲密关系;帮助社会行为同样也是生物性行为; 对于他人的感受和行动,有时候是积极的,有时候则是消极的。 (二)人类的价值观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1.社会心理学家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其工作,如他们对研究课题的选择,以及它吸引的对各种研究领域感兴趣的人的类型。 2.价值观同时也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工作,如当他们构建概念,选择描述标签,以及提供建议是隐藏的假设。 3.意识到价值观对科学的渗透并不是我们责难社会心理学及其他任何科学的理由。正是因为人类思维鲜有不偏不倚,所以如果我们想将自己所珍视的思想结晶与真实的社会现实互相验证的话,就需要系统的观察与实验研究。 (三)我早就知道了:社会心理学只是常识吗? 实验研究表明,只有在事实揭晓之后结果才显得“显而易见”。 (四)研究方法:如何从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都是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研究方法 优势 劣势 相关 通常使用真实情境因果关系是模糊的 实验 可以通过控制变量和随机分配来探寻因果关系有些重要的变量无法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后记: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传播社会心理学;帮助人们用批判性思维约束直觉,用同情改善批评主义,用理解替代错觉;帮助学生更睿智,更有价值,更激情洋溢地生活。

133 评论

相关问答

  • 临床心理学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第九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一、人际交往概述 [识记] 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们为了生存,就必然要与别人建立联系,与别人交流信息,形成各种各样的群体

    漫漫迷秋途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变态心理学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自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自考心理学本科专业考试科目有团体心理辅导、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治疗(一)、变态心理学(一)、心理学史、生理心理学、心理实验

    毛毛球英子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学前心理学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1,自考无任何限制,小学文凭没有都可以报考,只用身份证或户口簿去常住地区招生考试办公室报名。 2,先在省自考网上报名,然后去报考点去确定(一般都是常住地区招生考

    一个M精彩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心理学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一、基础心理学 心理活动的器官是:神经系统(脑) 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如猴子) 思维出现:人类(意识、思维,人类特有) 科学心理学诞

    帅哥啦阿妹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教育社会学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教育社会学是以社会科学为原理,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我国很早就注意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古代教育家孔丘提出过

    么么哒ALICE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