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25

重庆周林频谱仪
首页 > 自考本科 > 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挥之不去215

已采纳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17.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8.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9.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1.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22.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3.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4.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3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3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3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3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 34.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 35.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45. :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46. 正式领导:是指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47. 非正式领导:是指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50.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51. 领导素质:是指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52. 的工作作风:是指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53.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被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54.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方案。 55.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56.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57.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58.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 59.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 60.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61.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 62.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63.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64.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 65.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 66.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 67. 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68.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 69.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 70.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 71.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72.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7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 7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 7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 76.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 77.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 78.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79.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161 评论

洋葱吵大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的行为的理论模式为( )。 A. B=f(Pa、b、c Rm、n、o) B. B=f(Pa、b、c…… Em、n、o……) C. B=f (P G) D. B=f (P L E) 2.实验法中的间隔时序准实验的特点在于,对同一个群体进行( )。 A.不同的实验对比 B.附加物力的实验对比 C.附加人力的实验对比 D.实验前后对比 3.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通过对某人的知觉而留下的最初印象,能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后来对他再次发生的知觉,称之( )。 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投射 4.有关个人事业生涯选择的第二个重要步骤,是对( )。 A.事业的选择 B.对组织的了解和选择 C.职务的选择 D.职位的选择 5.根据群体形成的五阶段模型,在( )结束时,群体的领导层次相对明确了。 A.形成阶段 B.震荡阶段 C.规范化阶段 D.有所作为阶段 6.最早用实验证明群体成员的从众行为的是( )。 A.勒温 B.阿希 C.莱维特 D.豪斯 7.布莱克和莫顿的研究认为,管理绩效的领导风格是( )。 A.9 1类型 B.1 9类型 C.9 9类型 D.1 1类型 8.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 A.权力需要 B.合群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成就需要 9.行为改造理论是在( )上提出的。 A.强化理论 B.期望理论 C.需要层次理论 D.归因理论 10.在群体的凝聚力较高、绩效规范低的情况下,群体的生产率是( )。 A.高 B.低 C.水平中等 D.低到中等 11.一位主管与其他许多人之间的沟通是( )。 A.链状沟通 B.Y型沟通 C.轮状沟通 D.环状沟通 12.在弗洛姆的期望理论里,( )主要是指某种结果实现的可能性。 A.期望 B.效价 C.工具性 D.公平指数 13.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是( )。 A.任务型群体 B.利益型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1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强调( )对人际吸引的重要性。 A.接近性 B.熟悉性 C.相似性 D.互补性 15.( )认为组织是一种心理的、社会的系统,重视组织结构中人的心理反应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A.传统的组织结构理论 B.行为组织结构理论 C.现代组织结构理论 D.古典组织结构理论 16.道格拉斯 麦克里格将古典的传统的管理理论概括为( )。 A.Y理论 B.Z理论 C.情势理论 D.X理论 17.目前比较盛行的是把决策程序分为八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 )。 A.确定目标 B.提出预测 C.拟定方案 D.发现问题 18.根据( )来划分,可把组织文化划分成创业型、挑战型、发展型、技术型、智力型和服务型。 A.工作作风 B.内容性质 C.影响大小 D.活跃程度 19.根据有关领导理论,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如新建的组织、变革的组织、成员工作成熟度很低的组织中,往往是采用( )方式有效。 A.民主型 B.放任型 C.集权型 D.参与型 20.组织文化应包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追求优势、永不自满等精神。这主要体现了组织文化建立的( )。 A.目标原则 B.价值原则 C.卓越原则 D.激励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心理学最早被运用到组织行为学的是( )。 A.普通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人事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E.个性心理学 2.社会知觉主要包括( )。 A.对他人的知觉 B.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C.对角色的知觉 D.对因果关系的知觉 E.自我知觉 3.创造性行为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 A.自主性 B.首创性 C.有用性 D.主动性 E.适应性 4.海尔OEC的理论基础是( )。 A.期望理论 B.强化理论 C.公平理论 D.综合激励理论 E.需要层次理论 5.领导决策过程必须遵循集体决策的原则外,还有( )。 A.信息健全原则 B.可行性原则 C.对比择优原则 D.时效原则 E.系统分析原则 6.按经营者追求的目标,经营者的价值观主要有( )。 A.利润价值观 B.委托管理价值观 C.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 D.生产型价值观 E.生产经营型价值观 7.人际关系的测量方法主要有( )。 A.社会测量法 B.观察法 C.投射法 D.关系分析法 E.参照测量法 8.组织结构合理化主要从( )方面表现出来。 A.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化 B.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合理化 C.权责体系设置合理化 D.组织运行合理化 E.组织结构功能优化 9.按其工作的作风来划分,组织文化的类型有( )。 A.学院型 B.服务型 C.俱乐部型 D.棒球队型 E.堡垒型 10.根据7s模型,在下列因素中,( )属于软s. A.结构 B.技术 C.作风 D.人员 E.战略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研究个性差异对于企业管理有哪些意义? 2.组织对职工的事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组织变革的动力有哪些? 4.群体决策的优点是什么? 5.有效领导行为的步骤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产生群体惰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加以克服? 2.如何才能使组织运行得更有效? 五、案例分析题(共15分) 底薪的问题 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对各人的薪资都实行保密,这给人力资源的管理带 来了一些方便,但有时也会造成问题。 小王进入一家小有名气的外企。对这份工作很满意,一方面,公司的上上下下很和谐,气氛非常轻松,工作虽累却很舒心;另一方面,薪水也不错,底薪有3000元,还会有一些奖金。 小王一门心思都扑在工作上,经常加班加点,有时还把工作带回家,而且确实也成绩斐然。比如说,上次湖北的一个设备安装项目,在小王的努力下,只用1/3的时间就完成了,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成本。项目负责人还专门写了一份报告表扬了小王。同事们都很佩服他,主管也很赏识他。 同 年进入公司的小李却开心不起来,因为他今年的业绩并不好。午饭时两人聊了起来,小李唉声叹气地说“小王,你今年真不错,不像我这么倒霉,薪水都加不了,干 来干去还是3900元。”猛然间,小王才知道,原来小李的底薪比自己高900元。他对小李没意见,可他想不通,即使不管业绩,小李的能力、学历都不比他 强,公司怎么会这样做呢?他想也没想就往人力资源部跑去。 问题: 1.小王在谈话后有什么感受? 2.你认为小王下一步会怎么做? 3.你认为,公司领导应该怎么办?

280 评论

相关问答

  • 组织行为学二自考

    宁夏2011年4月自学考试科目时间表2010-12-31 11:5宁夏教育考试院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层次 4月16日(星期六)上午 4月16日(星期六)下午

    0密星猛龙0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shenleireg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真

    组织行为学主要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人们所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的学科,用来研究组织中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和客观的规律,可以

    |烟、易戒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的行为的理论模式为( )。

    花葬夏季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试题

    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直接原因是:动机 原题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直接原因(B)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情绪 出自2021年4月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 组织

    郑二头头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