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经济师中央政府债务

经济师中央政府债务

最新回答

子非鱼1102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环境和改善对策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学院副教授 黄燕芬

  2022年2月20日

  2022年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拐点。虽然我国继续承接2022年以来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由于2022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出人意料的变化,因此,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中出现了政策冲突的现象,形成了政策效应的相互抵消和内耗。

  一、 2022年货币政策回顾

  纵观2022年货币政策实施的全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央行实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采取正回购方式和发行央行票据,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使货币政策实际走向紧缩。

  2022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金融机构贷款大幅度增加。在2022年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对2022年的货币政策执行目标做了如下的预测:M1、M2增长率控制在16%左右,中资金融机构贷款增加控制在18000亿元左右。而2022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4万亿元,同比增长5%;狭义货币M1余额1万亿元,同比增长1%;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增幅分别比上年末提高7和3个百分点,比近三年同期平均增幅高5和7个百分点。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增加8082亿元,同比多增4758亿元,比近三年同期平均水平多增50亿元。为了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贷款的增加,从2月8日至3月底,利用正回购业务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1918亿元。同时,针对第一季度M1、M2的增长率已超过了去年底的预测,央行在2022年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将2022年的货币政策调控目标调整为:广义货币M2预计增长18%左右,全部中资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万亿元左右。

  进入第二季度后,央行为调控基础货币,调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开始发行银行票据来回笼货币。在4月22日至6月30日的10个发行日中,以价格招标方式贴现发行17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为1950亿元,其中3个月期900亿元,6个月期750亿元,1年期300亿元。尽管央行拓宽了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来收缩基础货币,但是,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加幅度有增无减。2022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5万亿元,同比增长8%,狭义货币M1余额6万亿元,同比增长2%,都超过了央行在一季度修正后的调控目标18%;贷款比年初增加8万亿元,已接近全年的计划,同比多增加9510亿元,增长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仅6月份一个月,贷款增加5250亿元,创月度贷款的历史最高水平。进入7月份后,贷款增量是去年同月增加额的7倍,并且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量的运行态势引起了央行的高度关注。

  2022年下半年,央行加大央行票据的发行力度,力图收回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缩货币信贷量过快增长的态势。引人注目的是8月19日,央行票据由每周例行发行200亿或300亿元猛增到500亿元,创下了周发行量的历史新高。从累计量来看,自从4月份首发央行票据以来到8月底,央行已经发行票据超过4000亿元。然而,货币信贷快速增长的趋势并没有因此而明显减弱。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央行票据这一工具来减弱货币信贷快速增长的趋势,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为了控制货币信贷快速增长的势头,8月23日,央行被迫给出货币政策的一剂“猛药” 从9月21日起将存款准备金率由6%提高到7%。

  二、2022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冲突

  由于2022年中国财政政策仍然积极,货币政策已趋向紧缩,政策基调不和谐,因此,2022年的宏观调控中出现了一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冲突的现象。

  1、 以增发国债为主要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货币供应量扩张和银行贷款增加

  银行机构构成国债的主要买主。银行机构购买了大量国债,会增加货币投放。据估算,银行机构增持国债而创造的货币,约占货币供应量的10%左右。银行机构需要为国债投资项目提供配套的贷款,以及财政贴息而带动一部分银行贷款,这些也会推动银行贷款的增加和货币供应量的扩大。据某省统计,在全部国债项目总投资中,银行贷款约占总投资的7%。当然,国债资金投入领域一般是基础产业和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如农林牧渔水利业、电力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和公共服务业等,这些部门和行业正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增加贷款无可厚非,问题是国债投资项目的效益。据统计,每年的国债投资项目中大约有55%是没有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这些项目最终由地方或相关部门向申请豁免即不要求国债资金使用方还本付息,同时,银行为这些无经济收益的项目提供的配套资金很难按期归还,将可能形成银行新的不良资产。总之,积极财政政策下的巨额国债投资以及银行配套资金,是货币信贷量增长的助推器。

  2、2022年趋向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国债发行成本上升,影响了国债的发行

  由于央行货币政策的基调一直倾向于控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频发票据回笼货币,特别是央行决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债券市场受到强烈冲击。2022年二级市场上债券价格遭遇六年来最大幅度的急跌。10月20日上证国债指数跌破97点。从8月25日至10月20日,上证国债指数跌幅68%,竟然高于同期上证综合指数03%的跌幅。二级市场的低迷直接影响到国债发行市场,加大了国债发行成本。9月15日,第八期国债面向交易所国债承销团成员进行招标,计划发行总金额为240亿元,公布的投标价格下限为98元,到期收益率大约为3.27%。而实际发行量仅为163.8亿元,发行价格定为本期国债的招标下限98元,流标76.2亿元,流标率高达31.73%。最终,宣布该期国债以163.8亿元的实际认购量减量发行。而3天后,原定于9月18日进行招投标的第九期国债也由于近期市场短期利率异动,被紧急叫停,国债发行遭遇空前困境。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央行提高准备金率使市场资金面趋紧,导致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上的短期利率上升;同时,央行连续发行票据,票据利率不断提升,进一步推动了短期利率的高企,市场由此产生利率上涨预期,打压债市,影响了国债的发行。为降低国债发行成本,完成2022年的发债计划,被迫调整第四季度国债发行品种,且采用先发行、交易,然后再缴款的方式。

  由此可见,2022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出现了某些不协调,并且形成政策效应的相互抵消和冲突。

  三、导致冲突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及改进方向

  1、积极财政政策只能靠举债来扩大支出,财政政策回旋余地小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一直采取“增债扩支”的方式,形成了财政支出的刚性增加。一方面以前国债资金使用有很多继建项目和收尾项目,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财政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如加大对西部开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企业技术改造、生态环境建设和科教文卫事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等。同时,我国的财政还面临从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型,任务非常艰巨。虽然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也可主要采取减税的方式,但是我国国债余额已经积累到一定的规模,而且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下岗、失业问题正日益严重,亟须财政拿钱,所以在财政支出压不下来的情况下再全面减税,财政赤字和国债的规模必然会越越大。2022年我国的财政赤字规模已高达3098亿元,达到了GDP的3%,“减税”实际上已经没有很大的空间。因此,我国财政支出的刚性和财政收入增长的有限性使财政政策陷于被动调控的局面,不但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忧,也面临以举新债还旧债的压力。

  2、 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有限

  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承受本外币值稳定的双重压力,面临治理通货紧缩和预防经济过热的两难选择,操作空间有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为保持汇率稳定,央行被迫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大量美元,投放。

  由于我国外贸持续顺差,外国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在现行的汇率制度下,承受从未有过的升值压力。在升值预期下,国外热钱蠢蠢欲动,试图获取不义之财。同时,某些外国公开要求汇率制度改革,已使捍卫汇率稳定成为一项政治斗争。因此,中国为保持汇率稳定,必须频繁地进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买进外汇市场多余的外汇。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增加的最重要来源。截至2022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4033亿美元,同比增长8%,增长幅度比上年末提高了8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增加1168亿美元,同比多增426亿美元。仅2022年1-9月,央行通过外汇公开市场业务投放基础货币达6505亿元之巨!

  (2)通货紧缩的阴影还未完全褪去,但是我国货币和信贷增长幅度加快,某些部门和地区出现局部投资过热现象,央行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加大。

  虽然从总体上看,2022年我国的消费物价指数还在低位徘徊,表明通货紧缩的阴影还未消失,但是,我国的货币和信贷增长处在2022年以来的最高位,这使得央行不得不担心有可能出现的经济过热。加上在房地产、汽车等领域已经出现了局部过热现象,信贷风险上升,如何实现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准确性。央行面临严峻的挑战。

  (3)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缺乏工具,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实属迫不得已

  为了对冲通过外汇公开市场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信贷量的过快增长,2022年一直试图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回笼基础货币。一国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一般都是短期国债。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和其他一些因素,作为发债主体的,在国债的发放上倾向于发行中长期国债,而一年期以下的国债很少,使得中国的公开市场业务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当中国通过正回购不足以对冲外汇占款引起的基础货币增加,只好另起炉灶发行票据。虽然发行央行票据增加了央行的财务负担,并且央行自己参与央行票据的买卖,客观存在的财务牵连使这种操作欠缺公正性和超脱性,但是,因为央行缺乏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发行央行票据实属万不得已。当发行央行票据还不足以回笼多余的流动性,央行只得动用“锏”-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3、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制度安排有待进一步完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作为两大宏观经济政策联结的重要工具 国债在运行及市场化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国债市场分割成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国债发行体制在国债利率市场化、国债品种多样化和国债期限分布平缓化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使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业务进行货币政策的微调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和很难兼顾各方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国债部门难以根据市场状况,灵活、有效实施国债发行和债务操作。

  (2) 我国目前财政投融资体制存在的财政投融资与商业银行投融资界限不清,效益低下,盲目、重复建设现象普遍,以及财政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不足等问题,导致财政、金融部门职能界定不清,影响了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3) 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机构安排有待改进。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往往政出多门,各部门习惯于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容易形成政策效应的相互抵销。

  四、2022年缓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冲突的建议

  为了防止未来我国的宏观调控继续出现政策冲突现象,对于2022的宏观经济政策,我们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1、赋予积极财政政策以“积极的公共财政政策”的含义

  鉴于我国经济形势已经趋向好转,可以适当减少国债的发行规模。同时,由于我国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欠债很多,要调整国债资金使用方向,更多地注重财政资金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的投入,加大对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重点转向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环保等方面。要合理、灵活、及时地应用各种财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时机成熟时也可进行税制改革,重点由拉动投资需求转移为调节社会分配、拉动消费需求。要按照公共财政理论及政策框架确立我国的公共财政制度,实施积极的公共财政政策,使财政功能由经济建设型转为公共服务型,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地增长。

  2、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关注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注重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并以改革促进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市场各个子市场之间逐渐形成了有机关联,银行在货币市场上的货币政策操作必须密切关注其他各类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和风险状况,从整个金融市场稳定的高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持贷款和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要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妥善解决内外均衡的矛盾。鉴于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及运行尚缺乏必要的制度载体和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金融及金融体制还存在明显的“双轨”并存特征,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必须加速金融体制改革,推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从而疏通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3、 推进国债运作和财政投融资体制的改革

  这是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两大基点。在国债运作方面,可以考虑实行国债余额制度,即全国每年给批准一个国债余额指标,这个指标是上一年的国债余额加上本年度财政预算赤字之和。只要国债发行不突破这个余额,由视市场情况灵活掌握发行规模和期限品种。为解决发行短期国债缺少动力,而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又缺乏短期国债作为操作工具这一矛盾,一年期以内的短期国债,可不列入当年的国债发行计划,当财政账户出现临时性头寸不足之时,可以迅速发行短期国债用于周转。在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中,要明确财政投融资与商业银行投融资的界限,既提高财政投融资的投资效益,又保障货币政策免受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冲击。

  4、货币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是结构问题甚于总量问题,即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需求不足和供给过剩是主要矛盾,因此结构调整是经济工作的主线。解决结构问题光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不够的,因此,必须重视货币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如,为了解决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长不平衡的现象,要重视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由于某些行业和地区出现的投资热是由地方推动的,需要加快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等。总之,只有各项经济政策和各项改革都能协调配合,我国经济才能消除现存的许多问题,从而步入自主增长的良性循环。
美棉家纺
中国和同属于组成部门,互不隶属。
1、银行资本金的所有权大都由门代表国家或持有。
2、央行的利润除规定的提存外全部上交国家。
3、门掌管国家财政收支,央行国库。
4、央行——货币政策制定执行者,——财政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必须协调配合。
主要是保证收入稳定,所以主要的方向是财税,是税务和海关的虚线领导。人行主要是货币的流动性。是银和的虚线领导。人行总行和都属于全体会议成员,在实际中的地位也不相上下,都是属于钱财的。、和央行,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三巨头。其中,作为“小”,居中协调平衡;与央行一左一右,分别负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于央行的关系:
计划经济时期,财政与央行的关系被形象的称为“连裆裤”,意指双方关系密不可分。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大财政、小银行”的年代,财政挤银行、银行挤票子,个中滋味又不知如何。甚至于2022年,总行直接与合署办公,沦为财政的出纳,对外只保留中国的牌子。直到2022年,央行才于,分开办公。从曾经的上下级到如今的平起平坐,双方的关系逐渐微妙起来。国家金库,名字很是唬人,仿佛洒满黄金的藏宝洞,遍地珠宝,但事实并非如此。不同于古代的实物国库,进入到信息时代,国库从有形走向无形,早已化作拥有巨额资金的银行账户,国家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收支都通过国库账户进行集中收缴、拨付和清算。借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现代国库已经突破国家金库的概念限制,指向更为广泛的财政代表控制预算执行,承担府资产和负债的一系列职能。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万亿元,性基金5万亿,国有资本经营4万亿,社会保险基金1万亿,剔除重复的财政对社险基金补贴9万亿后,四本预算收入规模高达1万亿,按规定全部要缴入国库。这样海量资金的国库,不是金库却胜似金库,其权也必然是和央行都不肯放弃的根本利益。因此,的国库司和央行的国库局,为“经理还是国库”争扯不清已十数年。
紫晨郡主

2022年中国经济走向如何?货币政策思路是什么?金融行业、金融市场将如何发展?金融如何进行?  

2月8日晚间,央行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在最新发声中,央行提到了货币政策、居民杠杆率、房地产、金融创新与审慎等备受市场关注的议题。  

报告特设四篇专栏文章,内容围绕存款、绿色金融、大国货币溢出效应和居民部门债务风险四个方面。央行提出,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不宜依赖消费金融扩大消费。  

在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中,与三季度报告内容相比,四季度报告在重点内容表述上出现了一些改变。比如,货币政策内容再提“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新提“将经济保持在潜在产出附近”;再比如,新提“稳妥调整和接续特殊时期出台的应急政策”;在房地产相关内容部分,继续强调“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同时也提出“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货币政策再提总闸门  

尽管资金面已有所缓和,但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向的疑虑仍然难消。  

报告在“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部分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下阶段政策思路,央行强调“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将经济保持在潜在产出附近”。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此举继续传递出“跨周期调节”的真谛,即宽松政策逐步退出,不靠需求侧强刺激拉动经济强势走高超过潜在增速。  

实际上,在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近日发表的《2022年货币政策回顾与2022年展望》中就强调,做好2022年货币政策工作,重点是要深入理解稳健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取向。稳字当头、灵活调整、操作精准、量价合适。其中,量价合适具体体现为: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利率在合适水平,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  

近期,在货币市场利率出现短时波动的背景下,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量变化引起较多讨论。  

对此,报告强调,判断短期利率走势首先要看政策利率是否发生变化,主要是央行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是否变化,而不应过度关注公开市场操作数量。  

这是因为,公开市场操作数量会根据财政、等多种临时性因素以及市场需求情况灵活调整,其变化并不完全反映市场利率走势,也不代表央行政策利率变化。  

其次,央行强调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波动,并再次提及DR007的重要性。报告指出,在观察市场利率时重点看市场主要利率指标(DR007)的加权平均利率水平,以及DR007在一段时期的平均值,而不是个别机构的成交利率或受短期因素扰动的时点值。  

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  

近期,各方对我国居民杠杆率上升的问题关注较多。报告通过专栏论述“合理评估居民部门债务风险”问题,体现出央行对居民杠杆率的关注。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持续走高,2022年末至2022年上半年的上升幅度超过31个百分点,居民债务继续扩张的空间已非常有限,相关风险值得关注。  

报告指出,我国大约有20%的居民债务与经营性活动相关,剔除后我国居民杠杆率在国际上处于合理水平。我国居民部门的经营性债务,主要来自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性贷款,也有一些个体户使用消费贷、信用卡资金经营周转。2022年上半年末,S口径的我国居民杠杆率为1%,已接近欧元区和;但剔除经营性居民债务后,同期居民杠杆率降至46%左右,在国际上仍处合理水平  

央行指出,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一方面,部分负债消费主体存在非理性、未来收入与还款支出不匹配、容易超过自身经济能力过度借贷消费、埋下金融风险的隐患;另一方面,企业面对债务刺激出来的消费需求,若扩大生产,则当未来居民债务不断攀升、偿付能力难以为继时,又会暴露出产能过剩问题,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消费贷款快速扩张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忽视了消费金融背后所蕴含的风险,客户资质下沉明显,多头共债和过度授信问题突出。2022年以来,部分银行信用卡、消费贷不良率已显现上升苗头。  

李超认为,关注居民债务风险一方面侧重于以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另一方面,当前部分银行客户资质下沉明显,此举可有效防范部分银行信用卡、消费贷不良风险,对于抑制居民消费贷款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也有重要作用。  

禁止地方法人银行开办异地存款  

“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前提下发展,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和竞争力稳中有升。对银行体系开展全覆盖的压力测试,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报告称。  

对于金融创新与的关系,部门多次公开发声。与三季度报告相比,四季度报告还特别提到了金融创新与审慎。  

近两年来,央行有序整改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继叫停靠档计息和周期付息等所谓“创新”产品后,央行称,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起,将地方法人银行吸收异地存款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禁止其通过各种渠道开办异地存款。  

异地存款,是指地方法人银行通过在没有设立实体网点的地市开立的账户吸收的存款,既包括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也包括通过自身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吸收的存款。  

近两年,部分地方法人银行通过吸收异地存款实现快速扩张,偏离了服务本地的定位。  

央行表示,由于异地存款稳定性较差,积累的流动性风险易快速传染,不利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金融体系稳定。于2022年第一季度起,将地方法人银行吸收异地存款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禁止其通过各种渠道开办异地存款,已发生的存量存款自然到期结清。无实体经营网点、业务在线上开展的银行除外,但此类银行展业范围不受空间限制,实质上已成为全国范围内经营的银行,所以存款利率自律要求参考国有银行执行。  

央行指出,存款基准利率作为利率体系的“压舱石”,要长期保留。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利率自律机制的作用,加强对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结构性存款、异地存款的,防止非理性竞争,维护存款市场有序竞争,保持银行负债端成本稳定,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创造良好环境。

bluebirdtang
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金融机构、、特定部门持有的银行的债券。银行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存款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发行银行债券、经理国库业务、对外负债和资本业务。银行的负债业务即其资产来源,主要包括流通中的货币、各项存款和其它负债。虽然资本金项目也是其资金来源,但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负债。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也是其吸收资金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主要包括存款负债、其它负债和自有资本。
拓展资料:
银行,是国家最高的货币金融组织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其它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权限,地位非常特殊。 中国最早的银行于2022年8月在北京开业,它是清末官商合办的银行,模仿西方国家银行而建立。 2022年11月1日,法定银行为国家银行,行使银行职责。 2022年12月1日,中国在石家庄正式宣告成立。2022年10月,中国及其分支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改组,撤销中国省级分行,在全国设立9个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级分行,重点加强对辖区内金融业的。
央行负责执行国家选择的货币政策。无论是强势货币、金本位货币、联系汇率制度还是货币联盟,央行最基本的工作都包括建立国家币制。当一个国家拥有自己的币制后,就牵涉到货币标准化,基本上就是本票形式:本票是在某些情况下保证将票据兑换为金钱的承诺。过去通常都是金钱可以兑换固定金额的贵重金属。许多强势货币,因此保证兑付不再仅止于保证兑付同币别的相同金额。 央行之所以被称为银行,是因为手中握有资产(外汇、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和负债。央行的基本负债就是流通货币,还有银行本身资产担保的负债。比较不常见的状况是,管辖强势货币的央行创造新货币以支付负债,且理论上并无金额上限。多数央行会直接(货币联盟的央行采行此法)或间接连动他国货币。在间接的状况下,央行利用握有的外币以固定比率稳住本国货币;使用此机制最值得注意的国家和地区为和爱沙尼亚。 在强势货币国家,掌控货币者以货币政策作为达成目标利率或其他目的的快速手段。
长腿蚊子
一般查看政 府财政情况,投资者可以通过各地方政 府、财 政局、官网查询各地方政 府财政情况。包括行政级别、经济实力、财政收入、负债规模和渠道等;也可以看政 府的行政级别。总体来看,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行政级别越高,偿债能力越强、风险越小。其次就是经济实力。可以从GDP规模、增速、人均值等方面评价。经济结构不能太单一,多层次的经济来源更有保障。最后是财政收支。主要从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评价,重点关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可支配收入以及收支平衡情况。还有负债规模和渠道。包括地方负债规模、债务率、负债率、偿债率等指标是否处于合理区间。

相关问答

经济师中央政府债务

中国行政级别采用行政五级划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司厅局级、县处级、乡镇科级,各级分为正副职。中央部委的等级即平常大家所说的“国、部(省)、司、处、科”五级。除国家级以外,其他四级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地方三级行政划分。常见的股所级(股级)是介于副科级和科员之间的职级,是一种习惯的称呼,属于地方行政级别。……

万有引莉

经济师政府债券管理

几乎所有受访资管人士均认为,今年债市面临压力,信用利差保持低位,投资机会远小于去年。不过,作为银行理财的基础配置,债券仍会保有基本仓位,从行业整体来看,约占投资资产总规模的三分之一。据国家物价数据显示,4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CPI)同比上涨3%。CPI同比环比涨幅均连续多月回升。而加大2022年……

miracle11sno

经济师财政收入债务

【导读】初级经济师是考生公认的难度不是很大的考试,不仅因为考试科目比较少,更重要的是考试的重点都在教材上,也是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基本在2022初级经济师考纲中,就会把2022年考试的内容概括出来,考生其实只要根据考试大纲进行复习就可以了,目前,202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大纲还没有公布,我们可以根据2……

长颈鹿之迷

经济师地方政府举债

债务率的计算公式为:债务率=(地方融资平台总负债+地方对外有息负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该指标越高,说明地方的负债越多,还债压力越大。拓展资料:债务是指在国内外发行的债券或向外国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债务。具体是指凭借其信誉,作为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按照有偿原则发生信用关系来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

珍珍zero

中级经济师外债债务率

【导读】经济师考试中,往往会涉及计算题的考察,计算题中往往会需要使用一些重要公式,所以考生需要记住并学会使用一些考试常考的公式,进行计算题目的作答,当然中级经济师常考公式也是比较多的,第十章国际金融及其就涉及七个常考公式,对于这些公式,我们需要进行全面掌握,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就是2022年中级经济师常……

老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