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06

我是伙星人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中国教育史笔记背诵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oo兔rich

已采纳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坚定考研的决心

在选择学校和专业之前,首先你要想明白:你为什么考研。是出于对某个专业的特别热爱,还是想考一个名校,还是为了找好工作,还是想离男朋友或女朋友近一点……可能理由有很多,你一定要有一个,这个很重要,是你以后枯燥学习生活的动力。

1、你为什么考研

如果你只是觉得其他人都在考你也想跟风,亦或者其实一点也不想考但是家长希望自己读研就去试一试……相信我,基于这种动机,你会坚持不下去,或白白浪费一年时间。

二、确定专业和院校

如果是教育学学硕,前期没有定好学校时可以先用311大纲去学习基础知识,当你定下来之后,要根据院校的出题风格去重点复习一些内容。还有就是一定要相信自己!我自己就是个例子,最开始想选择一个离家近一点的学校,后来听说本校生考的特别多,在10月份的时候换了学校,导致我后期复习非常焦虑,那时候我天天哭,在这里真的也别感谢带我的学姐,一直给我鼓励,能让我的心情平静下来。但是出成绩之后我发现我之前害怕的那些竞争对手并没有那么可怕,有的还没有我的分数高。我的建议是最晚8月之后就不要换学校了,冲刺阶段的侧重点是很重要的。你一定要努力去做,并坚信录取一个也会是你!

1、专业的选择

我本科是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因为有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所以很多人建议我考学科语文或语文课教论,但我好像对中小学教法不是特别感兴趣,很想在研究生期间学一些教育学方向的其他内容。还有就是文学方向,我本人是超级喜欢,但我英语不好,不敢拼,考研过线真的非常重要,如果单科不过线,总分再高都是浮云,想来想去,我就报考了比较教育学。

关于北京地区是否压分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北上广浙的同学,一定要有心理准备。这就需要你去付出更多的努力,不然压分会导致后期调剂出一些困难。中央民大的学硕专业课是不压分的。公共课的客观题就尤为重要。主观题真的真的和别的区判分有误差。我有个好朋友,因为北京压分英语没过线,只能在二区调剂。所以想考北京的学弟学妹,公共课也要下很大功夫。

接下来我把我备考过程中用到的书介绍给大家。

三、考研初试:

政治:

资料:

徐涛核心考案、

1000题、

肖八、

肖四、

徐涛冲刺笔记、

徐涛小黄书。

网课:徐涛。

政治是从八月份开始的,跟着徐涛老师的强化课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步完成第一遍1000题。1000题的答案跟题目一样重要,有时候答案的知识点比题目都重要,就直接记答案。

我的速度有些慢,第一遍1000题结束已经快到11月份了,在冲刺阶段,又至少刷了两遍1000题,同时看冲刺笔记,有模糊或者忘记的知识点就返回去看题看视频看书各种加深印象。肖八出来之后,选择平均每套35分,我就又根据错题,把知识点强化了一遍,肖四选择平均40+了才安心。

大题主要是背肖四,外加部分小黄书的押题。肖大大不服不行,最后政治73分,吃了一惊。

都说北京英语跟政治压分严重,咱也不怕他,想考北京的都压,又不是压咱自己,主观题都差不多,把选择题都做对了,想押也没法子。因此,我竭力提高自己政治跟英语客观题的正确率,比如政治,客观50分,我要求自己每次模拟都必须40+,不够就刷题看冲刺笔记,主观50分,就假设自己得25分,这样就保证政治是60+。

英语:

1.单词部分(3月份到12月份)单词部分我开始的比较早,一开始使用的是朱伟的恋恋有词,后来觉得太浪费时间了,而且看视频的意义也不大,单词归根到底还是要背要记,很多时候听课听的津津有味,觉得自己都会了,但是过不多久又都忘了,考研单词,归根到底还是背、记的往复循环。后来我主要用的是背单词APP,背的词书则是俞洪敏的《新东方绿皮书》,整体过程背下来,我觉得还是比较推荐的,主要有三点,一是干净,除了单词就是单词,没有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二是可供选择的词书很多,第三个就是每个单词下方有助记这个功能,有相当多的记忆方法,比如词根、联系、串记等,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点。

我对英语目标分数比较高,虽然背完了大纲单词,但是真题中总有一些超纲词,解决方法除了阅读中通过上下文推测该单词的意思外,还可以通过一些词根词缀的积累,推测一些单词的大致意思,所以我当时读了一本李平武老师的《英语词根与单词的说文解字+英语词缀与英语派生词》,当时我主要读的是蓝色这本,积累了一些词根,做了不少笔记,确实对单词的记忆,后期的阅读帮助不小,不过这方面我可能读的太深了,对于考研程度来讲,读这本书不太划算,我的建议是可以听一下朱伟的词根词缀大串讲,当时我也听了他的这个视频,觉得还不错,至少对于考研来说,词根词缀这方面是足够了。

长难句部分这块我的基础还可以,所以当时刷了一遍刘晓燕的长难句课,记了笔记,基础差的同学推荐看田静的或者刘晓燕的,我觉得都不错。之后我的长难句复习主要是通过阅读手译+翻译真题的练习,来进行强化,尤其是翻译真题,我觉得算是长难句的进阶版。

阅读部分(5月份——12月份)我的阅读部分拿了38分,准备时间大致是5月初开始的,配套资料是张剑黄皮书+乘风阅读手译本+唐迟网课

【第一轮】第一轮手译在我看来,是阅读的重中之重,因为基础是最重要的,即使后面两步你没有做,但是你把单词和长难句吃透,文章能看懂,那你的阅读分肯定低不了,第二轮和第三轮实质只是在一轮基础上的拔尖。当时我用的张剑黄皮书+乘风阅读手译本,《黄皮书》和《考研真相》大家自主选择,总的来说,《考研真相》内容比较细,更适合基础较差的同学。

手译本的话我用的是乘风考研的手译本,他们的排版很不错,有很详细的使用方法,教你如何做手译,我当时的手译步骤差不多是按照上面来的,效果很不错,另外他们买手译本送对应的PDF版,这点对我来说很方便,有时候不方便带纸质版的时候我就用iPad刷。对了手译的时候最好备个单词本,用来记不认识的单词,这个本子后期很有用。

【第二轮】第二轮是在一轮手译的基础上,听唐迟的网课,这步一定要建立在打好第一轮的基础上,要不然直接听唐迟的技巧课,会很蒙,另外唐迟有本叫做《阅读的逻辑》这本书,就是讲阅读技巧的,和他的课内容差不多,也可以看看这本书。

教育综合:311

资料:教材1《教育学基础》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2《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

3《教育心理学》刘儒德、陈琦,

4《中国教育史》孙培青,

5《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

6《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

强化加冲刺:《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笔记,网课:凯程。

3-6月

跟着网课过课本,顺序:中教史,外教史,教原,教心,教研。跟随课程记笔记。这是第一轮记笔记,因为看过好多学长学姐的帖子都说在这个阶段抄书式记笔记会浪费大量时间,所以自己就乖乖跟随视频,大体记了个框架。

这段时间学校还有课程安排,逃课上自习的日子并不容易,同时要拿出时间准备期末考,毕业季还伤感了一阵子,学习的时间并没有那么紧凑。整个基础课程下来自己记住的东西很少,感觉自己只是找了找学习教育学的感觉。

7-10月

强化课程更新有些晚,当时有些着急,也不知道该咋进行了。到七月中下旬视频才出来,自己又更加认真的跟着课程记了第二轮笔记,这次的笔记更加系统,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后期背诵,都是按照这轮的笔记背的,一直到最后冲刺阶段,这些笔记都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11-12月

背完一遍之后,接下来的背诵周期会逐渐缩短,越背越快。在冲刺阶段,已经忘记了自己将笔记过了多少遍,反反复复。但这只是基本操作,这段时间,还需要关注教育热点,分析利弊,要进行模考,提前适应考场的感觉,学会答题,学会分配时间。

最后我再简单说一下复试,大家一定在大学期间好好准备四六级呀!今年复试就没有问英语口语的问题,老师根据四六级的情况给英语打分,结果英语拉低了好多分,辛辛苦苦准备了两个月的口语也没用上,好在之前跟了复试课,专科课的分数还不错。其实这件事谁也不怪,只能怪自己~所以学弟学妹们,如果你们遇到了我这种情况导致复试拉分,真的很亏。所以抓住现在的大学机会,好好的武装自己,你越优秀,成功的概率就越高!有精力的同学最好能发表论文,复试的时候导师肯定会眼前一亮!要时刻保持自信,你都不相信你自己,谁还能认可你呢

感悟

考研是场持久战,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你必须充分了解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自己效率最高的时间,关注自己的心理和身体状况,把自己搞定,把自己整舒坦了学习才会有效率。

同时考研不是比谁学得时间长,硬在自习室待着,把自己搞得睡眠不足,没有精力,得不偿失。开始那段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慢慢适应。备考一开始,在教室一坐一上午,一学一白天,身体很不适应,晚上连续失眠影响白天状态,我查了百度,说是因为脑子持续运转,身体却不累,所以无法入睡。于是晚上就去操场慢跑几圈,才渐渐变好。考研冲刺阶段,每天早上都吃一个鸡蛋,因为听同学说,蛋黄有助于记忆。

考研是自己的事,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好多人因为别人的进程带乱自己的节奏,还是意志不坚定。用心去思考如何能使自己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减少干扰。考研学习就跟参加5000米长跑比赛一样,个人跑个人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用不同的方法前进,每天坚持学习,比昨天更进一步,就很棒,要对自己有信心。

只要找准了方向,愿望足够强烈,意志就可以带动自己的行为。同学去看了最新影片回来给你推荐,你想去吗,当然想,像我这样爱看电影又在校园里憋了好久人肯定想去啊,但是回头跟考研一比,又不是那么想了,继续乖乖背书了。

我时常安慰自己:这一辈子这么长,拿出一两年来努力一把又怎么了呢。一定要相信自己,要坚持到最后啊!考研真的很苦,但收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都值了。

最后我想说,一定要利用好自己的每时每秒,你会发现,其实时间过得很快,辛苦和煎熬马上都会过去。预祝所有学弟学妹们,都能考出好成绩!

288 评论

龙龙fighting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坚定考研的决心

在选择学校和专业之前,首先你要想明白:你为什么考研。是出于对某个专业的特别热爱,还是想考一个名校,还是为了找好工作,还是想离男朋友或女朋友近一点……可能理由有很多,你一定要有一个,这个很重要,是你以后枯燥学习生活的动力。

1、你为什么考研

如果你只是觉得其他人都在考你也想跟风,亦或者其实一点也不想考但是家长希望自己读研就去试一试……相信我,基于这种动机,你会坚持不下去,或白白浪费一年时间。

二、确定专业和院校

如果是教育学学硕,前期没有定好学校时可以先用311大纲去学习基础知识,当你定下来之后,要根据院校的出题风格去重点复习一些内容。还有就是一定要相信自己!我自己就是个例子,最开始想选择一个离家近一点的学校,后来听说本校生考的特别多,在10月份的时候换了学校,导致我后期复习非常焦虑,那时候我天天哭,在这里真的也别感谢带我的学姐,一直给我鼓励,能让我的心情平静下来。但是出成绩之后我发现我之前害怕的那些竞争对手并没有那么可怕,有的还没有我的分数高。我的建议是最晚8月之后就不要换学校了,冲刺阶段的侧重点是很重要的。你一定要努力去做,并坚信录取一个也会是你!

1、专业的选择

我本科是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因为有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所以很多人建议我考学科语文或语文课教论,但我好像对中小学教法不是特别感兴趣,很想在研究生期间学一些教育学方向的其他内容。还有就是文学方向,我本人是超级喜欢,但我英语不好,不敢拼,考研过线真的非常重要,如果单科不过线,总分再高都是浮云,想来想去,我就报考了比较教育学。

关于北京地区是否压分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北上广浙的同学,一定要有心理准备。这就需要你去付出更多的努力,不然压分会导致后期调剂出一些困难。中央民大的学硕专业课是不压分的。公共课的客观题就尤为重要。主观题真的真的和别的区判分有误差。我有个好朋友,因为北京压分英语没过线,只能在二区调剂。所以想考北京的学弟学妹,公共课也要下很大功夫。

接下来我把我备考过程中用到的书介绍给大家。

三、考研初试:

政治:

资料:

徐涛核心考案、

1000题、

肖八、

肖四、

徐涛冲刺笔记、

徐涛小黄书。

网课:徐涛。

政治是从八月份开始的,跟着徐涛老师的强化课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步完成第一遍1000题。1000题的答案跟题目一样重要,有时候答案的知识点比题目都重要,就直接记答案。

我的速度有些慢,第一遍1000题结束已经快到11月份了,在冲刺阶段,又至少刷了两遍1000题,同时看冲刺笔记,有模糊或者忘记的知识点就返回去看题看视频看书各种加深印象。肖八出来之后,选择平均每套35分,我就又根据错题,把知识点强化了一遍,肖四选择平均40+了才安心。

大题主要是背肖四,外加部分小黄书的押题。肖大大不服不行,最后政治73分,吃了一惊。

都说北京英语跟政治压分严重,咱也不怕他,想考北京的都压,又不是压咱自己,主观题都差不多,把选择题都做对了,想押也没法子。因此,我竭力提高自己政治跟英语客观题的正确率,比如政治,客观50分,我要求自己每次模拟都必须40+,不够就刷题看冲刺笔记,主观50分,就假设自己得25分,这样就保证政治是60+。

英语:

1.单词部分(3月份到12月份)单词部分我开始的比较早,一开始使用的是朱伟的恋恋有词,后来觉得太浪费时间了,而且看视频的意义也不大,单词归根到底还是要背要记,很多时候听课听的津津有味,觉得自己都会了,但是过不多久又都忘了,考研单词,归根到底还是背、记的往复循环。后来我主要用的是背单词APP,背的词书则是俞洪敏的《新东方绿皮书》,整体过程背下来,我觉得还是比较推荐的,主要有三点,一是干净,除了单词就是单词,没有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二是可供选择的词书很多,第三个就是每个单词下方有助记这个功能,有相当多的记忆方法,比如词根、联系、串记等,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点。

差不多每天背绿皮书的一个LIST,70个新词左右,加上复习背过的单词,每天大约要1个半小时左右。另外就是用软件的时候,还要会读,要注重单词的发音,因为发音对单词的拼写很有帮助,而且在中后期每天读读阅读的真题,发音也很重要。

我对英语目标分数比较高,虽然背完了大纲单词,但是真题中总有一些超纲词,解决方法除了阅读中通过上下文推测该单词的意思外,还可以通过一些词根词缀的积累,推测一些单词的大致意思,所以我当时读了一本李平武老师的《英语词根与单词的说文解字+英语词缀与英语派生词》,当时我主要读的是蓝色这本,积累了一些词根,做了不少笔记,确实对单词的记忆,后期的阅读帮助不小,不过这方面我可能读的太深了,对于考研程度来讲,读这本书不太划算,我的建议是可以听一下朱伟的词根词缀大串讲,当时我也听了他的这个视频,觉得还不错,至少对于考研来说,词根词缀这方面是足够了。

长难句部分这块我的基础还可以,所以当时刷了一遍刘晓燕的长难句课,记了笔记,基础差的同学推荐看田静的或者刘晓燕的,我觉得都不错。之后我的长难句复习主要是通过阅读手译+翻译真题的练习,来进行强化,尤其是翻译真题,我觉得算是长难句的进阶版。

阅读部分(5月份——12月份)我的阅读部分拿了38分,准备时间大致是5月初开始的,配套资料是张剑黄皮书+乘风阅读手译本+唐迟网课

【第一轮】第一轮手译在我看来,是阅读的重中之重,因为基础是最重要的,即使后面两步你没有做,但是你把单词和长难句吃透,文章能看懂,那你的阅读分肯定低不了,第二轮和第三轮实质只是在一轮基础上的拔尖。当时我用的张剑黄皮书+乘风阅读手译本,《黄皮书》和《考研真相》大家自主选择,总的来说,《考研真相》内容比较细,更适合基础较差的同学。

手译本的话我用的是乘风考研的手译本,他们的排版很不错,有很详细的使用方法,教你如何做手译,我当时的手译步骤差不多是按照上面来的,效果很不错,另外他们买手译本送对应的PDF版,这点对我来说很方便,有时候不方便带纸质版的时候我就用iPad刷。对了手译的时候最好备个单词本,用来记不认识的单词,这个本子后期很有用。

【第二轮】第二轮是在一轮手译的基础上,听唐迟的网课,这步一定要建立在打好第一轮的基础上,要不然直接听唐迟的技巧课,会很蒙,另外唐迟有本叫做《阅读的逻辑》这本书,就是讲阅读技巧的,和他的课内容差不多,也可以看看这本书。

教育综合:311

资料:教材1《教育学基础》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2《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

3《教育心理学》刘儒德、陈琦,

4《中国教育史》孙培青,

5《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

6《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

强化加冲刺:《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笔记,网课:凯程。

3-6月

跟着网课过课本,顺序:中教史,外教史,教原,教心,教研。跟随课程记笔记。这是第一轮记笔记,因为看过好多学长学姐的帖子都说在这个阶段抄书式记笔记会浪费大量时间,所以自己就乖乖跟随视频,大体记了个框架。

这段时间学校还有课程安排,逃课上自习的日子并不容易,同时要拿出时间准备期末考,毕业季还伤感了一阵子,学习的时间并没有那么紧凑。整个基础课程下来自己记住的东西很少,感觉自己只是找了找学习教育学的感觉。

7-10月

强化课程更新有些晚,当时有些着急,也不知道该咋进行了。到七月中下旬视频才出来,自己又更加认真的跟着课程记了第二轮笔记,这次的笔记更加系统,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后期背诵,都是按照这轮的笔记背的,一直到最后冲刺阶段,这些笔记都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11-12月

背完一遍之后,接下来的背诵周期会逐渐缩短,越背越快。在冲刺阶段,已经忘记了自己将笔记过了多少遍,反反复复。但这只是基本操作,这段时间,还需要关注教育热点,分析利弊,要进行模考,提前适应考场的感觉,学会答题,学会分配时间。

最后我再简单说一下复试,大家一定在大学期间好好准备四六级呀!今年复试就没有问英语口语的问题,老师根据四六级的情况给英语打分,结果英语拉低了好多分,辛辛苦苦准备了两个月的口语也没用上,好在之前跟了复试课,专科课的分数还不错。其实这件事谁也不怪,只能怪自己~所以学弟学妹们,如果你们遇到了我这种情况导致复试拉分,真的很亏。所以抓住现在的大学机会,好好的武装自己,你越优秀,成功的概率就越高!有精力的同学最好能发表论文,复试的时候导师肯定会眼前一亮!要时刻保持自信,你都不相信你自己,谁还能认可你呢

感悟

考研是场持久战,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你必须充分了解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自己效率最高的时间,关注自己的心理和身体状况,把自己搞定,把自己整舒坦了学习才会有效率。

同时考研不是比谁学得时间长,硬在自习室待着,把自己搞得睡眠不足,没有精力,得不偿失。开始那段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慢慢适应。备考一开始,在教室一坐一上午,一学一白天,身体很不适应,晚上连续失眠影响白天状态,我查了百度,说是因为脑子持续运转,身体却不累,所以无法入睡。于是晚上就去操场慢跑几圈,才渐渐变好。考研冲刺阶段,每天早上都吃一个鸡蛋,因为听同学说,蛋黄有助于记忆。

考研是自己的事,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好多人因为别人的进程带乱自己的节奏,还是意志不坚定。用心去思考如何能使自己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减少干扰。考研学习就跟参加5000米长跑比赛一样,个人跑个人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用不同的方法前进,每天坚持学习,比昨天更进一步,就很棒,要对自己有信心。

只要找准了方向,愿望足够强烈,意志就可以带动自己的行为。同学去看了最新影片回来给你推荐,你想去吗,当然想,像我这样爱看电影又在校园里憋了好久人肯定想去啊,但是回头跟考研一比,又不是那么想了,继续乖乖背书了。

我时常安慰自己:这一辈子这么长,拿出一两年来努力一把又怎么了呢。一定要相信自己,要坚持到最后啊!考研真的很苦,但收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都值了。

最后我想说,一定要利用好自己的每时每秒,你会发现,其实时间过得很快,辛苦和煎熬马上都会过去。预祝所有学弟学妹们,都能考出好成绩!

307 评论

晴天小珠717

一、 个人介绍

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是20届学工科的孩纸,参加了两次南师学科数学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属于最难的三跨。

二、 择校原因

近三年,南师大学科(数学)方向统考拟录取人数在30人上下。今年的联合培养项目占了13人。因此,22届得以上岸南师大学科教学(数学)的同学中可以留在本部学习的预计不到20人。进入复试考生的政英分数绝大多数在140分以上,甚至有180+的高分,由此可见数学方向的考生生源质量高,竞争非常激烈。如果想要增加复试通过概率,小白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报考南师大的联合培养硕士。联合培养硕士虽然不在南师大学习、也不由南师大的导师进行培养,但是最终拿到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与本部的学生并无区别。

三、 专业课备考

333无参考书,862参考书为以下三本

1.考试内容:333教育学综合

2.考试特点:本校自主命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答题需要在长期背诵下才能拿到高分。

3.试题结构:分值: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

4.考试题型:选择题(20分,10*2');名词解释(20分,4*5')(每年都会有一个偏题);辨析题(30分,3*10');简答题(40分,4*10');论述题(40分,2*20')

5.参考书目:

《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版)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编,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现代教育学基础》,冯建军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6.专业课考点分析

333教育综合的题型分为:选择题、名词解释、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五种题型。南师专硕包括五本书: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另外还有一本南师大冯建军老师编的《现代教育学基础》。这门专业课知识点内容比较多,需要理解背诵的内容也较多。但从历年真题来看,是有侧重点和重点考察章节的。

在333教育综合考研的准备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对知识的掌握要有轻重之分,抓重点,找主次。各个学科都是紧密联系的,复习的过程中,一定注意各章节,学科之间的联系。

7.复习规划

(1)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 - 6月):尽量过一遍教材、列框架、做笔记

一:准备教辅,确定前期阅读的教材和后期背诵的资料(背书的资料不要一会这个一会那个的背,前期把资料笔记整合好,用一份整合的笔记背就行)

二:看书理解并整理背诵笔记

三:构建背书框架(自己写也行,直接用框架笔记也行),此时的框架不需要细,只需要先画出每门课的目录(不用一字不差,知道讲的是什么就行),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2)强化提高阶段(7月 - 9月):第一遍背书、用框架笔记默写

开始一轮背诵,建议背诵顺序: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这个是符合“循序渐进”原则的,由于中国教育史内容少,大家多多少少从小到大都是接触,比较熟悉,学起来比较简单,完了学习外国教育史可以和中国教育史做对比,进行了对比学习,且可以为后面学习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打下基础)

注:背诵要全面,特别注意选择题会出现的点,并且注意要及时复习,以防遗忘。

(3) 冲刺阶段(10月 - 12月):10~11月初,背诵第二遍,并开始做南师真题,了解命题趋势。11月底~12月,背诵第三、四遍,背必备题,并复习巩固重点知识点和历年真题,掌握答题技巧。

专业课二

1.考试内容:

862数学学科基础

2.考试时间:

分值: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

3.考试题型:

计算题、证明题占比不等

4.参考书目:

《数学分析(上)》,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分析(下)》,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代数》,王萼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 资料推荐:《数学分析(上、下册)》(教材+答案解析)、《高等代数》(教材+答案解析)、《常微分方程》(电子版)、南师真题(专硕+学硕)

6.复习规划

(1)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 - 8月):理解数分高代教材、整理笔记;做课后题

理解教材上的知识点,认真做好笔记。看完一节做完课后的习题,(建议都写在笔记本上,可用于后期复习),并对错题难题做好标注。其中数分每节横线以下的题可选择性地做,高代补充题可以直接不做。另外,在数分中,比如实数完备性、反常积分这几个章节的内容理解即可,往年一直没考过。

(2)强化提高阶段(9月 - 10月):二刷课后题、着重看错题生疏题;掌握常微分方程中一阶、二阶微分方程解法;做真题

选择性地二刷课后习题,实在不理解的难题可以直接跳过,要善于总结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要掌握常微分中的一阶和二阶微分方程的解法,这几年经常会结合数分考。另外,这一阶段要开始做专硕的真题,最好拿出一张纸,罗列出往年所考的内容点,并在书上找到对应的内容加以强化。

(3)冲刺阶段(11月 - 12月):做真题;看笔记;总结方法

11月:时间允许的话,可以选择性地刷一刷南师大学硕的题,因为学硕和专硕的题目都是由数科院老师出的,所以命题风格会比较类似,只是难易不同。

12月:最后的冲刺阶段做数学的时间可能会变少,可以结合前期的笔记多看看重点,同时做一做真题保持手感。

四、 政治备考

学姐高中是名理科生,大学又是读的工科,平常也不怎么看新闻,关心历史,政治素养就不多说,所以我全程都跟了徐涛老师的视频课。徐涛老师的课讲得真的很有趣,本来之前因为没有接触过考研政治,加上初中学政治每次都是死记硬背,以为会很难啃很生涩,结果看了徐涛老师的视频课,发现考研政治其实也挺有趣的。

当然,听课也只是一部分,要学好政治,还要做题,我买的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跟着视频每学了一两个小节,我都会把1000题上对应部分的题做了(不过,得指出一下:视频课是和《核心考案》一致的,

但是《1000题》由于不是同一个编者,所以有编排会有点不一样,但是顺序大致都是一样的,小伙伴不用太担心~

核心考案过完后,我把1000题的重点章节的题,又做了一遍,时间充裕的朋友可以全做喔!然后到了11月份,开始搞大题,我跟了徐涛老师的公众号,他会在里面带我们背一些主观题重点,每天几分钟,也花不了多久,但是一点一滴,到后面自己面对大题就不会那么紧张了。肖八也是十一月到,这个时间段,我通过做一套肖八的选择题,看自己哪块知识点薄弱、印象不深,然后回到核心考案再把相关内容看一遍。

到了十二月份,我花了两个下午的时间,把时政当代部分的课刷完,再做了讲义后面的一些题,这样时政当代部分就差不多整完了。然后拿到肖四,就要啃大题了,最开始我是拿着书背,然后发现效果不佳,我就在网上找了学长学姐整理的框架背,事实告诉我,用框架背真的事半功倍。22的小可爱们,也可以慢慢学习整框架,这个不管是目前考研,还是以后的工作学习,都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五、 英语备考

我们学科数学对英语的要求的是考英语二,相对考英语一就容易许多,大家伙儿可以稍稍松一口气。但是,也不是说英语二就简单了,要拿高分还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首先,要打好单词的基础,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制定每天的学习量,坚持每天都要读记。

然后就是英语二的真题,不过英语二是从2010年才开始的,题量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学姐建议还要购买10年前的真题。考研英语最重要的一块儿,相信大家都知道,阅读嘛,学姐跟的是唐迟老师,当然也有其他优秀的英语老师,大家选择适合自己学习风格的就好~

另外的完型填空,我是跟的宋逸轩老师的课,跟宋老师之前自己做过一篇完型,印象中只对了四五个空…但是把宋老师的课刷完之后,完型可以达到8分左右,所以学姐墙裂推荐!!

然后新题型,这个就相对比较轻松了,自己认真一点,基本是不会有问题。

学姐的翻译基础不是很好,去听了一下视频课,但是感觉性价比不太高,所以这里就不推荐翻译老师啦。

对于作文,我跟的是刘晓燕老师,自我感觉还是挺不错,然后我也买了王江涛老师的《高分写作》背里面的一些范文,学习一些万能句式,坚持后期每周都写几篇真题作文,到最后我到某宝找了人工的作文批改,让里面的老师批改了自己最新写的作文,老师给我打了分还给我提了修改意见(由于老师打的分超出预期,小信心蹭蹭地高涨。

最后学姐还有一个小小的心得想分享一下,如果自己跟单词app记单词太痛苦或者备考时间太紧张,其实可以通过记忆真题里面的生词,虽然应该不如app里面的单词全,但是高频词都是囊括其中了,同时练练翻译对于后面作答翻译题也很有好处。

复习规划

(1)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 - 6月):尽量过一遍教材、列框架、做笔记

一:准备教辅,确定前期阅读的教材和后期背诵的资料(背书的资料不要一会这个一会那个的背,前期把资料笔记整合好,用一份整合的笔记背就行)

二:看书理解并整理背诵笔记

三:构建背书框架(自己写也行,直接用框架笔记也行),此时的框架不需要细,只需要先画出每门课的目录(不用一字不差,知道讲的是什么就行),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2)强化提高阶段(7月 - 9月):第一遍背书、用框架笔记默写

开始一轮背诵,建议背诵顺序: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这个是符合“循序渐进”原则的,由于中国教育史内容少,大家多多少少从小到大都是接触,比较熟悉,学起来比较简单,完了学习外国教育史可以和中国教育史做对比,进行了对比学习,且可以为后面学习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打下基础)

注:背诵要全面,特别注意选择题会出现的点,并且注意要及时复习,以防遗忘。

(3) 冲刺阶段(10月 - 12月):10~11月初,背诵第二遍,并开始做南师真题,了解命题趋势。11月底~12月,背诵第三、四遍,背必备题,并复习巩固重点知识点和历年真题,掌握答题技巧

一、考研心得

考研是一场修行,拼的是坚持 ,高效,不管你是一个人复习也好 和研友一起复习也罢,一定要做到高效,我当时是一个人 我喜欢一个人的独处,吃饭不用等 逛街不用等 干啥都是按自己的时间 很随心哦,当然并不是说与世隔绝哈,和其它研友交流是必要的 不要信息闭塞哈!大家可以分享考研考研经验,交流技巧哈

二、考研掌握信息的重要性

考研其实更考察你的掌握信息的能力,及时去浏览相关学校的信息,全面掌握,如果有学长学姐回复你的疑惑 请一定尊重他们,毕竟人家也没有义务去帮助你哒哦,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哦~或许你热情的称呼学姐学长,他们告诉你的信息会更多哒~尤其九月份一定及时去观看院校信息,看看参考书是否有变动哇,不要与世隔绝 临近考试才发现自己有本书没复习…(每年都有同学 不看官网 沉浸在自己所谓的复习中 迷之自信 临近考试时吓傻了)

六、 最后祝福:

知足且坚定,温柔且上进,考研政治并不是一个可怕的科目,制定好计划,稳扎稳打,都不是问题,加油!

157 评论

壹个芝麻糕

我有,不借你。。。

357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教育史自考重点笔记

    1楼 中国教育史笔记版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

    没腰的麦兜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中国教育史自考重点背诵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1.学校萌芽的传说——(1)舜、虞时期:庠和成均;(2)夏朝:序和校;(3)商朝:大学、小学、庠、序、瞽宗;2.西周的教育

    秋意凉漠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中国教育史自考重点背诵内容

    自考学前教育史的知识点整理: 1、19世纪60年代,我国产生了近代新式学校, 2、1904年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按此学制,学前教育实行蒙养院制度。

    馨阳北京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中国教育史自考重点背诵内容总结

    【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主要措施为设五经博士(前136年)、建立博士弟子制(前124年)、以儒术取士(察举制度

    dp73242962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中国教育史自考重点背诵内容汇总

    【近代教育的起步】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1)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①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在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经过的《宣

    阿拉丁摸神灯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