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3

小斑妹ssssss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大学语文课文原文及翻译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轻舞飞扬舞翩跹

已采纳

大学语文大同的原文翻译如下:

原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译文:

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叹的样子。孔子之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英明杰出的人主当政的时代,我都没有赶上,可是我有志于此、心生向往!”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

因此人们不仅仅只敬爱自己的父母,不仅仅只疼爱自己的子女,使年老的人能够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能够得到供养,男人有职份,女子有夫家。

对於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的行为),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对於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

“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

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户籍,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因为当时盗贼并起),按照礼义把自己看作有功。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

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以礼义表彰他们(民众)做对了事,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

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

241 评论

俊之独秀

大学语文秋水节选翻译及原文如下: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140 评论

zhusun1989

大学语文孟子五章原文如下: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语文孟子五章翻译如下: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也是一样的。重要的是必须使诉讼的案件根本不发生!”

这是讲孔子『听讼』,他「听讼」,就是判案子,他自己说,『吾犹人也』,就是我跟别人没有两样,跟人家差不多,意思是在听取双方讼词以后,判断谁是谁非,当然孔子断案应该是很明断。

当然能够像孔子那样明断的人,估计当时也不少,像子路那肯定也是这样,前面刚讲的,「片言可以折狱」,孔子说我也不外乎如此而已。但是孔子不同于子路,或者其它的听讼者,在于『必也使无讼乎』,这是圣人的能耐,使人无讼,就是以德化人,让人家不用诉讼、不用打官司了,换句话说,把别人的对立、矛盾全给化解了。

在周文王的时候,周文王那时候是商朝的一个诸侯国,在西伯这个地方。当时附近有两个小的邻国,两个国君为了争田地,争不下来,互相之间谁都不让。这两个国,一个是虞国,一个是芮国。于是两个国君就相约到周国,就是周家,那个时候还没有称国,没有成为周朝,到西伯那里去找周文王评理,看这田地应该给谁。

结果,他们还没有去见到周文王之前,进了西伯的边境以后,就看到这里的人,无论是士农工商,是什么人,都互相的礼让,彬彬有礼,绝对不会为一些小利去争。

这两个国君看到之后,都感觉到很惭愧,你看人家市井之辈,在这里都能够做到这么样的谦逊有礼,咱们做国君的怎么还能争!于是他们两个人也就不再找周文王去论理了,就回去了,互相都要把这田让出来,结果所争的田就变成闲田,就是大家都不要,就不属于这一家,也不属于那一家,闲田。这就是周文王以德化人的、使人无讼的一个史证。

这个比听讼要高,周文王有没有去听讼?有没有给他断案,你这田是归谁的?即使是再明断,另一方,输了的那方肯定都不服,他那个对立没有化解,不如能够使他无讼,他不再争了,这个一定要用德行去感化。

200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际商务英语自考课文原文及翻译

    role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in the global economy

    缠藤小妖 5人参与回答 2024-05-18
  • 大学语文自考课文翻译及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

    小懒虫菲菲 5人参与回答 2024-05-18
  • 本科自考英语二课文原文及翻译

    taxta:批评性阅读阅读纪实文学适合用批评性的阅读方法,因为在非文学类作品里,作者常常会提出某种观点或是寻求作者的态度。批评性的阅读方法系一种主动性很强的阅读

    irisorlove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自考大学语文课文原文及翻译

    大学语文大同的原文翻译如下: 原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

    甜品达人范范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自考大学语文课文原文翻译

    大学语文孟子五章原文如下: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语文孟子五章翻译如下:

    芊芊百合Y0Y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