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4

派飞凯特
首页 > 自考本科 > 教师职业道德自考重点内容汇总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1329256550

已采纳

一、核心内容:

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思想;

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

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

4、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5、确定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6、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重要作用。

三、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要素构成。

四、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扩展资料:

1、教师职业道德是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春秋以前,教师职业道德虽然已经出现,但很不系统,往往夹杂于政治道德之中。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广收门徒,创立了许多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理论,并以《论语》一书集中反映了出来。

2、汉代的董仲舒把“三纲五常”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又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指的是教师的道德品质、知识才干、言谈举止等。 唐代韩愈将师德列于对教师要求的首位,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宋元明清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3、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批判地继承了古代师德的优秀遗产,以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为指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师职业道德

141 评论

土豆炒洋芋G

热爱自己的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对待自己的劳动对象的基本态度。那么,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基本态度。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的一种道德信念,它是以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为基础的,它是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献身教育事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内驱力。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和较强的荣誉感。教师的事业心和荣誉感在教育工作中有着重大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当他们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职业时,他才能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培养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并为培养人才贡献自己的一切。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还要求教师发扬蜡烛精神,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终身献身教育,并用自己的智慧钥匙,打开学生踏入科学文化宝库的大门;用自己的崇高品德和健全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二)对待学生—热爱自己的学生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对待自己的劳动对象的基本态度。

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孔子所说的“爱之,能勿劳乎?忠言,能勿诲乎?”就是这个意思。

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在履行其培养人的职责时所产生的感情,它根植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发源于教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责任心,因而这种爱已经超出了个人情感的狭小圈子,而与整个社会事业联系在一起。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影响着教学效果,而且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这已为具体的教育实践和实验所证明。那么,热爱学生对教师有什么要求呢?

热爱学生,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要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

热爱学生,还要求教师要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这两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热爱学生,还要求教师要公平地对待学生。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爱,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宽宏的胸怀爱护学生,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能得到教师的公正评价。

(三)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团结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又一个方面,是教师对待其所属的劳动集体的基本态度。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群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的劳动,学生的成长主要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因此,为了搞好教育工作,不仅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与教师集体之间的关系。只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才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才能使教育工作有效地进行,才能使教师集体给学生集体以良好的道德影响。

团结协作就要求教师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用集体主义原则来调节教师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

团结协作还要求教师要相互尊重、密切配合,要善于肯定同事取得的成绩,虚心向教师学习等。

(四)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待自己的基本态度。

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手段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人格以及言行举止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以教师为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重要参照对象。人们常说的“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就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诚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教师完美人格的一种表现,这种完美的人格要求教师要带头践行自己所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以身作则也要求教师要使用文明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教师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因此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文明。语言美不仅要求语言要文雅,而且要健康、高尚、准确、生动、富有教育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修养上多下功夫。

以身作则还要求教师要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的仪表包括衣着、发式、教态等,都有较大的示范性,教师的仪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品德、作风和气质。因此教师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和检点自己,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一、传统教师职业道德的追溯及现状

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与教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我国春秋时期,《论语》中就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著名论述,时至今日,它们仍然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经典,是我国教育史上早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汉代,“三纲五常”曾被当做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核心;唐代,教师职业道德被韩愈列为教师首要的要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都是他的著名论述。

宋元明清以来,教师职业道德又有了新的发展,大学士朱熹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教师道德规范,王夫之更有“德以好学为极、欲明人者必须先自明”的精辟论述。

现代社会,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振兴民族和实现中国梦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现代社会持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观,批判地继承了我国古代传统师德的优秀文化精髓,坚持以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指导,以区别于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最先进、最高尚、最有时代特点的教师职业道德。

现阶段,受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教师队伍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和不可回避的问题。如轻事业重金钱,淡理想讲实惠,教学方法陈旧,教育思想落后;乱办班收费、收受甚至索要礼物等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严重落后于社会发展,不适应新时期社会需要,矛盾更加尖锐明显。

探索并构建更科学、更具可操作性、兼具时代特色的教师职业道德新模式,在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何要加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如何加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职业特殊性的要求

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一般的职业道德既相区别又有联系,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一般职业道德具有共通性;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使教师的职业道德超越一般职业道德,从而具有全面性、示范性、前瞻性。

1.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性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要求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过硬,道德修养高尚,工作能力突出,教师职业道德决定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和综合质量,直接关系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潜力,全面重视教育,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使教师职业道德超出了一般职业的道德要求而备受各方关注,使教师职业道德上升到一个高度,具有全局性。

2.教师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教师工作面向学生,学生学习的向师性决定教师工作的示范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有时甚至超过父母。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把直接接触的教师看作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应该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事事作表率,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感染人,以精深渊博的知识技能引导人,以博大的爱心爱护人。教师只有这样要求自己,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乐其道。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的示范性也是其重要特征。

3.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性

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具有时代特征,新的思想不断发展,为适应需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路也应与时俱进,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用新时代的精神风貌、道德要求来武装、规范教师的头脑,才能将新的思想和素质向学生传播,所以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性的特点也是非常鲜明的。

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影响下一代人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也正是这样的职业道德的特殊性,才决定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做职业道德建设的排头兵和引路人。

三、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虽然影响学生成才的外部因素很多,但直接与学生接触的是教师,因此,教师应该具备比常人更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也会面临种种诱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时要全面考虑其中的影响因素。

1.提高待遇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

只有充分肯定教师工作的社会作用和意义,才会确立教师职业的重要地位,才会进一步激发教师爱业、敬业、乐业并精业的奉献精神,以社会的最高标准来要求教师的职业角色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也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不为五斗米折腰”已不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让社会认可并为教师创造较优厚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才能从整体上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近年来,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使教师成为受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充分肯定广大教师的劳动,在客观上确立教师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这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在用世界上最少的钱办最大的教育的国情下,教师职业并没有达到受人羡慕和尊敬的标准。如师范院校难以得到高质量新生,不少骨干中青年老师弃教从商便是例证。理论上讲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劳动创造着民族和人类的未来,而实际生活中这种反差却很明显,是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激励教师爱业、敬业、乐业、精业的重要因素,如某些教师用一个教案、一种教法多年,以各种名义办班补课,屡禁不止地收受学生及家长礼物更是明证。

283 评论

zhuyutong215

教师职业道德六个基本内容如下: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倡导“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第一,爱国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各族人民道德品质的重要特征,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第二,守法要求教师依法执教。守法是《宪法》所规定的所有社会组织、国家机关和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守法主体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教师职业的示范性,要求教师成为守法的楷模,对受教育者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热爱祖国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权利职责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感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对工作高度负责,要热爱自己所在的岗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因此,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核心的职责与任务。教书是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宗旨,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

所以,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师自己要言传身教,以身立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承担起了一定的教育任务,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毋庸置疑的。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虽然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客体,但是学生作为有一定认知与实践能力的人,也是作为主体在活动着。

针对教师作为主体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学生也在这种活动中主动地认识着、实践着。学生也把教师及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教育资源作为认识与实践的对象。

104 评论

相关问答

  • 内科自考重点内容汇总

    买题做,推荐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红封面的那套题~

    烧卖吃饱了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创业教育自考重点内容汇总

    创新创业 教育 是什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什么意义?今天我分享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资料给大家,欢迎阅读。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

    lathermatthaus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教学设计自考重点内容汇总

    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分析和理解《课程标准》、分析教科书、分析学生、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精选教学资源和补充材料、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编排教学过程、设计

    开开`心心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自考重点

    一、 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它强调,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要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

    莹火虫妹妹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教师职业道德自考重点

    一、(多选)教师道德荣誉的作用) )中体现a .促进教师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业道德义务b .有助于教师养成高尚的人格c .激励教师奋发向上,挖掘教师潜能d .对社

    titilovesanny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