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8

cdzsmz5288
首页 > 自考本科 > 教育评价与测量自考重点知识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叶扁舟85

已采纳

《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在《教育统计学》与《教育测量与评价》两门课程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课程,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当今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而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课程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了解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及主要任务;能对搜集得来的数据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初步整理;能用集中量、差异量、相关量等量数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在此基础上,借助概率理论,对数据进行推断统计;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与功能;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并能够熟练应用;掌握编制教育测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能够对学生课业发展进行恰当的测量与评价。重点学习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方差与标准差、积差相关的意义与应用;正态分布的特点,正态分布的应用;抽样分布;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相关样本和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概念;估计信度的方法;难度系数的计算方法;效度的估计方法;区分度的估计方法等。在教育学领域,经常要涉及大量的调查、实验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并经过科学推论得出客观规律,是本课程要解决的问题。本课程提供了从数量的角度观察、分析客观现象的科学方法和途径,并且努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形成和发展,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树立科学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理念,初步具备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能力。

236 评论

桃乐丝816

一、概念测量——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史蒂文斯)。教育测量,研究的是考试与测验中涉及到的一些数理统计等知识。评价——包含社会评价、价值评价等,它是一种认识过程。教育评价是评价者对教育活动或行为主客体价值关系、价值实现过程、结果及其意义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其核心内容是揭示教育活动或行为中的客体对主体的需要、目标的价值意义。二、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联系:教育测量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现象状态和价值的判断,这一判断是以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为前提的,没有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就不会有对评价对象价值的客观判断 123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要在教育测量所获得的客观信息的基础上进行 ,同时,教育测量的结果要通过评价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区别:1、测量是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获得,纯属于对事物客观存在真理性的认识。而教育评价则是对教育现象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是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关系的认识 。2、教育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而教育评价则具有两种属性,即客观性和主观性 。3、测量的任务是对事物的量的认识 ,而评价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人的意识对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它反映的是活动的过程和终点,又是新的实践活动的起点。

141 评论

梧桐无羽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15、师生关系 ――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3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34、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35、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36、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38、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40、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41、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4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43、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44、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45、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46、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47、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48、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49、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50、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5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5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224 评论

相关问答

  • 教育测量与评价自考知识点

    自考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考试科目:中外教育简史、文学概论(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小学教育管理、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比较

    家有一宝C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教育测量与评价自考知识点及答案

    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一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一)教学评价:指系

    Nicole20041414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教育测量与评价自考知识点总结

    云南师范大学专升本专业有哪些?最近经常有考生问起关于“云南师范大学成教专升本专业设置”的相关问题,为了考生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本年度的报考,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大

    A-水灵儿^O^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教育测量与评价自考知识点汇总

    自考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考试科目:中外教育简史、文学概论(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小学教育管理、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比较

    大头的陈小晶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教育测量与评价自考知识点汇总表

    2023年10月宁夏自考考试科目有12-16门左右,考生通过所有课程就可以申请毕业。具体考试科目安排,宁夏自考生可以参考考试院发布的消息,建议考生优先选开考次数

    听雨轩808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