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24

哇哇叮咕
首页 > 自考本科 > 气功自学考试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FLYINGJOHNNY

已采纳

心理保健师是由中国保健协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推出的,证书属于是协会性质的,不具备国家职业资格的效力,工作范围只针对基础性的人群进行保健工作。心理治疗师面对的对象是达到疾病程度的人群。培训只针对医疗系统内部人员。培训目前还没有国家级证书。心理咨询师作为一项职业,已列入国家职业大典,心理咨询师证书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有证书者具有从事该项职业的资格。心理咨询师面向的对象是社会大众,服务范围比较广泛。

170 评论

黄黄的树

11.《灵枢·卫气》指出:“胸气有街, ,头气有街, 。”

12.《灵枢·海论》指出:“人有髓海,有 ,有气海,有 。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13.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指出十二经脉的”四根、三结”,即十二经脉以 为“根”、以 三部为“结”。

14.“标本”理论强调经脉分布 的相应关系,”根结”理论强调经气 的联系。

15.足厥阴经“根”部在 ,“结”部在 。

16.经络的生理功能是联系脏腑、 ;运行气血,濡养周身;抗御外邪、 。

17.《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 ,濡筋骨, 也。”

18.《素问·缪刺论篇》说:“夫邪客于形也,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 ,内连五脏, 。”

19.《四总穴歌》所载:“肚腹三里留, ,头项寻列缺, 。”

20.经络学说在针灸临床应用上,说明病理变化,指导 ,指导 。

(三)判断题

1.马王堆汉墓帛书中所载脉的内容说明了经络学说已基本形成。( )

2.经络理论只对针灸临床有指导作用。( )

3.东汉张仲景在《内经》十二经脉的基础上,将手足阳经合并为六经。( )

4.马王堆汉墓帛书记载的脉既有相互衔接的联系,也有全身的循环流注。( )

5.明代李时珍所著的《奇经八脉考》是研究奇经八脉的专书。( )

6.十二经脉在四肢的排列是:手足阳经为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 )

7.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是:手三阴经从手走头,手三阳经从胸走手,足三阳经从足走腹胸,足三阴经从头走足。( )

8.十二经别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其表里的阴经经脉,阴经的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 )

9.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 )

10.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的。( )

11.手厥阴经“本”部在神门,“标”部在腋内动脉。( )

12.按部位分,血海位于下腹部,水谷之海位于上腹部。( )

13.足少阳经的”根,,部在厉兑,“结”部在颡大(钳耳)。( )

14.髓海位于腰部,为肾之腑,是神气的本源,脏腑经络活动的主宰。( )

15.胸部为气海,原气所聚之处,贯膈而行气血。( )

16.经络的生理功能表明,当外邪侵犯机体时,营气首当其冲发挥其抗御外邪的作用。( )

17.经络的病理变化说明,当机体处在正虚邪实的情况下,经气则是病邪传注的途径。( )

18.中医学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血管是人体经气运行的通路。( )

19.巅顶头痛与督脉、足厥阴经病变有关。( )

20.“面口合谷收”是根据经络学说、循经取穴的体现。( )

(四)问答题

1.《内经》对经络主要阐述了哪些内容?

2.论述经络学说形成的依据主要有哪几方面?

3.奇经八脉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论述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5.十二经脉的“根”与“本”,“结”与“标”的意义有何异同?

6.论述气街的结构特点。

7.简述经络病候的主要机制。

8.论述经络的生理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1.B 2.E 3.A 4.D 5.B 6.E 7.A 8.B 9.C 10.D

11.C 12.A 13.A 14.C 15.B 16.A 17.B 18.B 19.B 20.E

(二)B型题1.D 2.B 3.E 4.A 5.B 6.C 7.E 8.B 9.C 10.A 11.D 12.B13.B 14.E 15.A 16.C 17.A 18.E 19.A 20.B.21.E 22.E 23.A 24.B25.B 26.C 27.A 28.A 29.B 30.C 31.B 32.C 33.D 34.A 35.C 36.B 37.C 38.A 39.D 0.C 41.D 42.A 43.C 44.B 45.A 46.C 47.B 48.E49.A 50.E 51.C 52.A 53.B 54.D 55.B 56.D57.A 58.C 59.D 60.A

(三)D型题1.BC 2.AB 3.CD 4.AE 5.CE 6.AD 7.AB 8.BD 9.AC 10.DE 11.BC 12.AC 13.AD 14.DE 15.AC 16.BD 17.DE 18.CD 19.BC 20.BD

(四)X型题

1.ACE 2.ABC 3.A.DE 4.ABC 5.ABC 6.CDE7.AD8.CDE 9.ACE 10.BCE 11.ADE 12.ABDl3.CDE14.ABC 15.CDE16.ABC17.ABC18.ACD19.ADE 20.ADE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

1.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系,人体内外、脏腑、肢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

3.与奇经相对,指十二经脉。因十二经脉为经络系统的主体,故称为正经。

4.“奇”有”异”的意思,即奇特、奇异,从而表明奇经与十二经不同,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阴阳表里配偶关系,但与奇恒之腑有密切联系,故称”奇经”,也称“别道奇行”的经脉。

5.即指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其循行特点是都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上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阴经经别合于与其相表里的`阳经,阳经经别则合于本经(合)。其作用主要是补充十二经脉之不足,加强表里两经在躯体深部的联系。

6.即指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其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不入内脏。其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7.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的,也就是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属部分。十二皮部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

8.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标”意是树梢、在上部,与人体头面胸背的位置相应;“本”原意是树根、在下部,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十二经脉均有标部与本部。

9.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根”指根本、开始,即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指结聚、归结,即头、胸、腹部。强调经脉从四肢末端到头面胸腹的联系特点。

10.指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分四气街,即胸气街、腹气街、头气街、胫气街。气街说明了头、胸、腹、胫部是经脉之气聚集循行的部位和经络在头、胸、腹、胫的分段联系。

11.即脑为髓海、膻中为气海、冲脉为血海(十二经之海)、胃为水谷之海。“海”,川归聚之所。经络学中认为十二经脉内流行的气血像大地上的水流一样,如百川归海。四海主持全身的气血、津液。

12.运行于经脉中之气,亦称脉气,是先后天精气的结合物,而运行输布全身,不但指经脉的运动功能和经脉的营养物质,而且是整体生命功能的表现。《素问·离合真邪论》日:“真气者,经气也。”

13.是针灸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经络现象,它是指用毫针、脉冲电、按压等方法刺激人体穴位时,所产生的一种酸、麻、胀、重等感觉沿着古典经脉路线传导的现象,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古人创立经络学说的主要依据。

(二)填空题

1.府藏 支节

2.之所以成 之所以起

3.1973 帛书中

4.《黄帝八十一难经》 《内经》

5.外感热病 经络学说

6.手足末端 头面部

7.十五络脉 浮络与孙络

8.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

9.离、入、出、合 体腔深部的

10颃(面) 角(头)

11.腹气有街 胫气有街

12.血海 水谷之海

13.四肢 头、胸、腹

14.上下部位 两极间

15.大敦 玉英、膻中

16.沟通肢窍 保卫机体

17.营阴阳 利关节者

18.入舍于经脉 散于肠胃

19.腰背委中求 面口合谷收

20.辨证归经 针灸治疗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 13.× 14.×1 5.× 1 6.× 1 7.× 1 8.× 1 9.√ 20.√

(四)问答题

1.《内经》作为中医学中最早的经典著作,其对经络的论述最为详尽,主要阐述的内容为:其一,十二经脉在人体的循行分布,及其与脏腑器官的关系,经脉流注依次衔接,周而复始如还无端的传注系统。其二,阐述了十二经脉功能失调时所发生的病候。其三,分别论述了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皮部的分布与作用。其四,阐述了十二经脉的标本、根结联系。其五,阐述了人体中营、卫、气、血在经络内外流行散布的情况,以及对机体组织器官所起的营养濡润和卫外作用。

2.经络学说形成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针灸等刺激的感应和传导的观察。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观察到针刺腧穴或一定部位时,患者会产生酸、麻、重、胀等感应,称之为得气,这种感觉有时沿一定的径路向远部传导,艾灸时热感也可由施灸部位向远部扩散,气功练功者也觉得体内有气沿着一定路线流动,故此把这种感应和传导看成是经络循行。

(2)穴位功效的总结。通过长期针灸临床观察,随着对穴位功能作用的掌握,将已知穴位的主治作用进行整理、归类,发现了主治范围基本相同的穴位有规律地排列在一条线上,从而产生了经络的概念。

(3)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临床实践中发现,当体内某一脏腑发生疾病时,在体表相应部位可出现一些病理现象,如压痛、结节、皮疹、色泽变化等异常反应,而且脏腑有病,按体表某部位出现反应点,病痛可随之缓解,由体表病理现象推理产生了经络联系的概念。

(4)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经络学说形成的另一个依据,就是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生理现象的观察。如《灵枢·经水》记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之清浊,之多少……皆有大数。”说明了古代医家当时已对血脉、筋肉、骨骼和内脏,通过直观方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5)源于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在讨论经络形成时也不能忽视古代哲学思想对经络形成的影响,如春秋战国时代盛行的“天入相应”、“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对经络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上述5点可以说是经络形成的主要依据。

3.奇经八脉纵横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主要作用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其二,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上述是奇经八脉的主要作用。

4.经络系统有以下主要内容:

(1)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以十二经脉为主,其“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十二经脉包括有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为手三阴。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为手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为足三阳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为足三阴经。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起运行气血的作用。

(2)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沟通脏腑,加强表里经的联系,分手足三阴三阳与十二经脉相同。

(3)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侧三部的重要支脉,起沟通表里和渗灌气血的作用。十五络脉是指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分别以其发出处的腧穴命名。还有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遍布全身。

(4)奇经八脉。是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或称别道奇行的经脉,对其余经络起统率、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其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8条。奇经八脉中的任、督脉因各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

(5)十二经筋。经络的外部筋肉受经络支配分为十二经筋。经筋按经络分布部位也分为手足三阴三阳,与十二经脉相同。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6)十二皮部。其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体表分布范围为依据,是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属部分,分手足三阴三阳与十二经脉相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反应于体表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由于皮部居人体最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障。上述是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5.相同点:“根”本意,“结”有“标”意,根与本部位在下,皆为经气始生始发之地,为经气所出。结与标部位在上,皆为经气归结之所。不同点:“根”之上有“本”,“结”之上有“标”,说明标本的范围较根结为广。“”理论强调经脉分布上下部位的相应关系,即经气的集中和扩散,而“根结”理论强调经气两极间的联系。两者既有相同点也有区别。

6.气街的结构特点如下:

其一,纵横交错,以横向为主,呈网络结构。十四经脉按纵向将人体各部有机相联,气街则主要按横向将人体的脏腑、经络、腧穴、器官紧密联系起来,构成气街网络结构。四街中,头、胸、腹之气街均为横向联系的结构特点,胫之气街虽为纵向结构,究其缘由与胫部不概脏腑,以及胫部与躯干纵向相连有关。

其二,分为四部。气街将人体从上至下分为头、胸、腹、胫四部。说明头、胸、腹、胫各部的分段联系,使各部既有相对独立的组织系统和自身特有的功能活动,又通过各部所分布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四海、腧穴等将四部连为一体,特别是四海与气街四部相处一致,如脑为髓海位于头部,与头之气街相合。膻中为气海位于胸部,与胸之气街一致。胃为水谷之海位居上腹部,与腹之气街相合。冲脉为血海位于下腹部,又与胫之气街相连。

其三,前后相应连贯。气街结构的这一特点,主要反映在胸之气街与腹之气街。胸之气街将胸膺与背部连贯一起,腹之气街将腹部与背腰部密切相连。由于有了胸、腹之气街的联系途径,气街通道使人体胸腹部与背腰部形成了前后对应的结构关系。针灸学处方配穴中的俞募配穴、前后配穴理论,根据来源于此。古代医家运用阴阳学说创立了针灸临床上“阴病引阳,阳病引阴”的治疗方法,也是通过胸、腹气街的通道而形成的。

7.当经络的生理功能失调时,产生经络病候的主要机制是:①经络实证主要由病邪壅阻或气血不畅所致,如在经络所过之处发生疼痛。②经络虚证主要是由经气虚陷,气血不足所致,如在局部会出现不仁,不用等痿废现象。③经气衰竭时,经脉循行所过之处,经脉所联系的器官功能也必然呈现衰竭,如“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④经脉中的经气变动失常往往还能循经厥逆而出现厥证,如足阳明经经气变动失常出现“骭厥”。

8.由于经络与全身的组织和器官紧密相连,并通过经络将全身组织和器官联系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动的整体,故它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

(1)起联系整体的作用。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生命整体。

(2)起运行气血,营养周身的作用。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必须通过经络和经络之气的作用转输运送全身发挥作用。

(3)起防御机体的作用。人体之所以能健康生活,少受外邪侵犯,主要靠将抗御外邪的物质——卫气充养到络脉,使肌腠密致,起保卫肌体、抵抗外邪的作用。

(4)维持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相应关系。人体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因此,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体有一定影响。经络系统在通达内外的基础上,同时与大自然建立了相互适应的关系,如脉搏四时的变化,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又如一日之内十二经气血流注的情况,每经气血有盛衰时辰,子午流注针法,就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应用的。人体之所以能适应大自然的变化,主要是通过经络的作用。

155 评论

让雪飞CXF

中医学是可以自考本科的,自考宽进严出的学历提升形式,没有入学考试。不分年龄、性别、学籍、籍贯、种族限制均可报名。

中医,也称汉医,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

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348 评论

cc江南小水龟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成人自考怎样报名,怎样的流程?一、学校简介长春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坐落在长春市文化广场东侧(东民主大街482号)。学院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是吉林省中医药培训基地,是吉林省执业中医师、执业中药师培训基地,是吉林省自学考试中药学专业主考院校。长春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现有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技能培训等各类学员共计1000余人,多年来,在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了办学层次多样化,办学模式灵活化,办学资源高效化的办学格局。为省内外医疗机构培养了大批的中医药人才,赢得了社会的公认。该院先后被国家教育部、吉林省自考委和长春市自考委授予“自学考试先进单位”。二、长春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报名流程1、报名时间:2015年8月中旬至9月初(九月初现场确认)2、考试时间:2015年10月24-25日。(考前一周打印准考证,考试一个月后公布成绩,来年3月份注册学籍。)3、报名材料:报名者均需提供本人身份证(正反面)、1张二寸免冠蓝底数码彩照(要求384 * 512像素,学员采集相片时不要戴眼镜),以及新生报名表一份。(1)报考高中起点本科或专科、专科起点本科的考生,持本人身份证现场报名或者网上报名。(2)报考专升本科的考生,必须持专科毕业证书原件到我机构进行现场报名或者网上报名,并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最终审核资格后统一交费,由我机构帮助学员集体报名。4、报名条件:(1)年满16周岁;(2)合法公民,并持有国家二代身份证;(3)在职、从业人员,高中、中专、技校应届毕业生及社会其他人员;(4)高起专、高起本:应、往届中专、职高和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5)专升本:已取得或将取得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文凭者。5、毕业:七月下旬发毕业证,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符合毕业条件者,颁发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的延边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证书(中国教育网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学校的有关规定,本科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学校授予学士学位。三、招生专业一、本科1、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必要的现代医学知识,适应当今中医事业的发展,能从事中医临床、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修业年限和学习形式:脱产制修业2年,业余制修业2.5年。主要课程: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2、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中医理论体系和现代医学知识,掌握中西医结合诊疗技能,能够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工作的专业人才。修业年限和学习形式:脱产制修业2年,业余制修业2.5年。主要课程: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中西医外科学、中西医妇科学、中西医儿科学、针灸学。3、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修业年限和学习形式:业余制修业2.5年。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4、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修业年限和学习形式:业余制修业2.5年。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重症护理、精神护理学等。5、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修业年限和学习形式:业余制修业2.5年。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学。二、专科1、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临床诊疗技能,能从事中医临床各科及其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 。修业年限和学习形式:脱产制修业2.5年,业余制修业2.5年。主要课程: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2、中西医结合专业(吉林省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中西医结合基础知识和诊疗技能,具备预防保健常识、能从事村级医疗工作的专业人才。修业年限和学习形式:半脱产制修业2.5年。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西医诊断学、预防医学、急诊医学、中西医内科学、中西医外科学、中西医妇科学、中西医儿科学、针灸学3、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从事医疗及预防等方面工作的医学专门人才。修业年限和学习形式:业余制修业2.5年。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预防医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4、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医学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的专门人才。修业年限和学习形式:业余制修业2.5年。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重症护理、精神护理学等。5、针灸推拿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以及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和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修业年限和学习形式:业余制修业2.5年。主要课程: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解剖学、生理学、西医诊断学、中西医内科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神经内科学、气功学6、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从事中药鉴定、质量检验、炮制与制剂等工作的专业人才。修业年限和学习形式:业余制修业2.5年。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分析、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炮制学、数理统计7、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中医药基础理论、中药制药和制剂基本技能,能够独立解决制剂生产技术问题,具有一线生产管理基本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修业年限和学习形式:业余制修业2.5年。主要课程: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制药机械与设备、制剂车间及工艺设计、中药生物技术8、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从事研究、开发、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才。修业年限和学习形式:业余制修业2.5年。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物理药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工业药剂学、制剂设备9、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才。修业年限和学习形式:业余制修业2.5年。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学、临床医学概论。

329 评论

相关问答

  • 气功自学考试

    心理保健师是由中国保健协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推出的,证书属于是协会性质的,不具备国家职业资格的效力,工作范围只针对基础性的人群进行保健工作。心理治疗师面对的

    夜未央周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气功自学考试教材

    11.《灵枢·卫气》指出:“胸气有街, ,头气有街, 。” 12.《灵枢·海论》指出:“人有髓海,有 ,有气海,有 。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13.窦汉卿在《

    嘟嘟198887 10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气功自学考试视频

    十二法气功是一种根据古老的中医养生理论开发出来的益气补肾、强身健体的呼吸练习活动,它分为上午班、下午班和夜班3种,每种都要求均衡静态、动态和静心练习进行练习。在

    容妆淡淡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气功自学考试资料

    我有电子版的静修密要的,还有麒麟导读等等都是电子版的,我通过QQ给你发过去吧。4756586

    zhouchang1988127 8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气功自学考试题

    呵呵,先说说你哪里有病痛再说教你怎么配合相应的药方练功吧

    april841002 7人参与回答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