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94

小萝莉的春天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登鹳雀楼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ynthiahql

已采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三、出处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县的主簿,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这首诗是作者三十五岁时写下的。

二、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181 评论

天棚元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而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气候有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与地势有关,“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与地形有关。

故选项B符合题意。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朝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

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107 评论

Candy52636830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而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气候有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与地势有关,“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与地形有关.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39 评论

蔓陀花主

1.更上一层楼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霜叶红于二月花

85 评论

林佳(林巧洳)

1.更上一层楼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

306 评论

穗宝儿yz

2. 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对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旬来教育我们: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波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模,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 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商兴地笑了。

204 评论

亲亲四合院

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1.在期末老师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8 评论

我是不是很S

1、更上一层楼。

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意思是: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自三国时期的《长歌行》  ,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意思是: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出处:《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意思是:当事人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客观,却看得清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5、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意思是: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是: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意思是: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10.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出处:明·柯丹邱《荆钗记·庆诞》:“齐祝赞,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意思是:一起祝福,祝愿福气像东海一样浩大,寿命如终南山一般长久。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乐游原 / 登乐游原》,意思是: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霜叶红于二月花。

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意思是: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扩展资料

1、《登鹳雀楼》的原文: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更上一层楼”的鉴赏:

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3、《长歌行》的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鉴赏

“少壮不努力”调动读者思考,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打动了读者的心。

241 评论

相关问答

  • 石楼教师资格证在哪里考

    教师资格证准考证上印的有考试地点,一般设在大学,笔试或面试考试前一周可于网上进行打印。 关于教师资格证报考地点,有不少同学会问:报考地点是选户籍所在地,还是自己

    nancyding0696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教师资格证孔雀东南飞面试题

    教学目的一、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二、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三、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

    馋死宝宝啦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教师资格证面试题岳阳楼记

    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题有:  1、教学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请谈谈看法?  本人认为教学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教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教学需要有很深的

    queenwendy 8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孔雀东南飞教师资格证面试题

    不知道您问的是不是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教案一般会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设计。在教师资格的考试中会涉及到不同

    荷兰白瓷猪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登鹳雀楼教师资格证面试题目

    2. 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对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旬来教育我们: (

    jason大魔王 10人参与回答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