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7

小小米珠
首页 > 社会工作者 > 社会工作者沟通个案案例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huyutong215

已采纳

社会工作者多角度介入个案案例分析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手法之一,是社会工作者实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对一个个案的介入中,社工会根据案主的特征以及需求,不会仅仅运用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而是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理论进行跟进,以期达成个案目标。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分析多角度介入个案案例,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个案背景

案主芳姐(化名),52岁,6岁丧父,母亲独立养育兄妹4人导致积劳成疾,几年后身患肺癌转移脑癌,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不能自理,只能依靠子女照顾。案主婚后育有一子,1993年10月丈夫毫无征兆地不幸猝死,案主当时31岁,儿子只有5岁。1994年母亲去世,一年内痛失两位亲人,使案主痛不欲生,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极度厌世。而且案主于2001年下岗,一直靠打散工维持母子二人生活,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总是十分地卖命,唯恐失去这份工作,致使案主感觉力不从心。案主丧偶二十多年,只有与儿子相依为命,但目前案主与儿子关系极差,致使案主情绪低落。家中的物品多数都是街坊更新换代而淘汰的,但是与邻居关系紧张,由于常年精神和经济的巨大压力使案主身患多种慢性疾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痛风、白内障等,长期的贫困无助,导致案主精神压抑崩溃焦虑,悲观厌世、极度自卑、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再加上更年期综合症造成案主性格孤独,对每件事都耿耿于怀,情绪陷入低谷,终日闷闷不乐!

二、接案:曲折中前进

案主是主动求助型的,因此她主动向社工讲述她面临的困境,社工也认真的倾听与探索,并及时对案主问题进行澄清,在澄清的过程中,社工与案主共同进行,以增进案主对自身问题的了解。根据案主的表述,社工对案主目前面临的困境做出初步的预估,目前案主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1、情绪问题:案主始终不能对其小时候爸爸的突然离世,和刚结婚没多久的老公的突然离世释怀,害怕这种状况也发生在儿子的身上,虽然母子关系较差,但是也经常提心吊胆、再加上更年期,案主怕病、怕老、怕穷的心理状态更加严重,目前表现为焦虑,压抑、苦恼、无助的情绪状态。2、就业问题:案主目前在一家公司做门卫,但是工作条件十分的差,而且工资很低,一直想要再做份兼职,比如家政之类的,希望社工的帮助,而且案主在做工作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力不从心,怕得罪人,怕被老板解雇。3、家庭关系:与儿子关系较差,也常常给儿子施加一定的压力,导致儿子不愿意回家,母子之间的沟通也没办法正常进行。案主同意社工的对问题的归纳。

但是由于案主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社工刚进入社工行业不久,经验不足,并且案主承认自己需要改变是一件困难的事,由于求助者本身的自尊、自我完整及独立人格,接受他人影响是一件困难的事,并且对一个陌生人坦诚、信任同样也是一件困难的事。于是,社工咨询中心两名专业督导,请督导给出一些建议与指导,并积极同中心经验丰富的社工进行交流,以解决社工的疑问及在开展个案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最终,经过社工与案主对案主问题澄清后,案主愿意接受服务,社工也与案主建立初步的工作契约,确定工作目标与工作重点,界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三、情绪问题的处理:优势视角的运用

当案主开始探寻、重新发现和修饰自己的才能和天赋之时,你就会看到他们之中的火花。这些火花将点燃充满希望的、充满活力的、忠诚奉献的和行之有效的社会工作的火焰。

经过前期社工的倾听与陪伴,社工与案主建立了信任关系。

案主经常说到自己身上的衣服以及家中物品大部分是街坊淘汰掉的东西,但案主却拿来穿,拿来用,但是案主又是一个要面子的人,穿着这些衣服总觉得没有自信,觉得别人都瞧不起自己。而且爸爸和老公的突然离世对案主心灵造成重创,心理阴影较重,认为自己是世上最倒霉的人,从来没有走过好运,再加上目前儿子的不听话,家中东西坏了没人修理等,使案主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案主做什么事都力不从心,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每天躺在床上会想很多很多的事,而且焦虑不安!

社工同案主分析案主面临的不幸,并将其赋予意义,来自外部的伤害即是父亲和丈夫的突然离世,来自与内部的障碍是害怕这种不幸会降临在儿子身上而产生的焦虑情绪,以及想到这么多年来自己所受的苦而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对此,社工同案主分析熬过二十多年案主来自内部的毅力以及虽然下岗但是能够生活的能力等等,看到案主身上的优势并聚集潜能,夸赞案主身上的优势。除此之外,同案主畅想积极的愿景,乐观取向的看待问题,对解决问题有信心,把握一切可能机会,接受不可能改变的东西。

社工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引导案主从不幸中学习,改变和成长。社工与案主开放式的情感表达,用互动与幽默分享自己的感觉(包括快乐与痛苦、希望与失望)。案主表示与社工接触的这段时间有所改变,心情爽朗了一些!

四、巩固改变:阳性强化法的运用

笔者认为运用阳性强化法的前提是社工与案主的互动关系,社工同感的运用,会使案主产生“社工明白我的感受”;社工的温暖和接纳,使案主觉得“知道社工尊重我,她很仁慈,一点也不苛刻,是完完全全地接纳我,所以我不会感到威胁”;社工的真挚与诚实,使案主感觉“知道社工并不虚伪,而且是表里如一地和我相交”,社工专业能力的展现,使案主产生“知道社工有能力帮助我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案主才会对社工产生信任,运用阳性强化法的效果较好。

社工每次与案主面谈,发现案主情绪控制的较好或者与儿子打电话没有再发生争吵,社工就会表扬案主的行为,以巩固案主的改变。而且社工还会对案主设定目标,如:这个星期我可以允许自己胡思乱想3次,下个星期2次,对案主每次达到目标时,社工也会进行及时强化。此外,社工同案主模拟与儿子通电话的情景,在此过程中如果案主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社工也会对案主进行赞扬。

在同案主接触的这段时间,案主在情绪管理方面以及与儿子关系方面有所好转,针对此,案主还写封感谢信,以感谢社工的帮助!

五、虽有好转,仍需陪伴

目前来说,虽然案主在情绪方面,和儿子关系方面有所好转,但由于此个案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可作为长期个案跟进。治疗过程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社工的真诚、无条件的接纳和同感,使案主处于一种不同于日常经验的真诚关系中,在这种不设防的状态下,案主更可能坦露与发泄平时掩饰的情绪与需要,从而增加自我了解与自我表达,最终产生自我接纳的效果!在此个案中,社工先是处理案主的情绪问题,也将处理情绪问题贯穿于整个个案中,在接下来的时间,社工会一如既往的陪伴案主,直到解决其在就业关系中产生的问题,以及与儿子的矛盾关系为止!

269 评论

福建不吃辣

一、案例背景介绍

一外来工阿成(化名)因女朋友出走、吸毒和丢掉工作后与家人发生争吵,因语言过激,一时想不开,于2011年11月某日在萝岗东区严田路口桥下割脉自杀,路人在早上7时左右发现并报警,在街道书记的组织下,迅速调动消防、城管、警察、居委、保洁、医院等各方资源,研究救助方案,并把方案进行实施和修订。于上午约10时40分通知东区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行政3人于11时到达后,进行个案紧急危机介入。

二、案例分析

社社会工作者到位后,迅速了解情况,观察服务对象情绪状态和周围环境、资源等,进行综合分析。

(一)呈现问题

1、服务对象在四面是水的流溪河中间的桥墩上,手持刀片,在脖子和手腕动脉处不停晃动,身上地上多处都有血,人不停走动,神情激动,人已快进入失控状态,随时有生命危险。

2、虽然武警、消防部队、派出所等各方资源都做好应急准备,甚至在流溪河上游准备了轻便皮艇,以便需要时随时运用,但因服务对象不准任何人靠近,让各种方案实施都失败,让各方人员束手无策;

3、各方资源只能在岸游说劝解,但无论怎么说,服务对象都不信和不理睬。

4、服务对象讲一口家乡普通话,有很多语言让人听不明白,加上神情激动,声音不清,让人难以听明白服务对象的语言的内容。

(二)问题分析

1、服务对象状态分析:

1) 服务对象因一时想不开要自杀,独自一人在河中间的桥墩上,周围各方面的人虽然多,谁也不能靠近,从早上7时左右到11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服务对象真的自杀,是谁也阻止不了的,但时间已过去了4个多钟,而服务对象虽然也在自己身上割了多刀,但都不深,并未造生命危险,这种情况说明,服务对象可能还未完全失去希望,或者对世上还有一些让他牵挂和留念的东西,如果可以让他冷静和解决这些问题,服务对象极有可能放弃自杀念头;

2) 服务对象在自杀过程中,因救援队曾想了很多方法去救人,但服务对象都不让人靠近,在多次尝试中,服务对象在有人靠近时就割自己一刀,让救援队不敢再尝试靠近救人,但这样也造成服务对象流了很多血,救援队尝试让医生先帮其包扎伤口,以便就近救人,服务对象想了一下,答应让医生上桥墩包扎治疗,虽然最终因服务对象防范很严,包扎过程中根本没有机会救人,完后又立即被赶走,但这说明服务对象其实也担心失血过多会有危险;

3) 因时间过长,服务对象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加上周围各救援人员轮流劝说或尝试救援,服务对象已逐渐失去耐性和理智,情绪越来越激动,极有失控的可能,也就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这需要我们尽快让服务对象冷静下来,才可能开展后面的救援行动;

4) 服务对象因涉及吸毒,曾多次进入派出所进行教育,对国家法律和政策有一定的了解,这也可能是他希望通过这种行为解决问题的原因,但同时可能也是极力不让救援队靠近的原因。

2、环境分析:

1) 服务对象所选择的自杀地点,让救援人无法展开突击性救援;

2) 在街道书记的领导下,各方救援齐备,人们轮流上阵,进行各种救援尝试,这本是个极好的资源环境,但对服务对象确造成极大的压力,同时会让服务对象身心疲惫,这种情况下情绪更易失控;

3) 运用救援队这个极好的资源作支持,可调动更多的资源参与,同时也可以现场做做出决策。

3、 支持系统:

1) 家庭:

家庭支持体系不详,只知有姐姐,但因入医院并未到场,还需在服务过程中深入了解和分析,以便运用这些资源。

2) 街道书记组织领导的救援队:

救援队含括了社区可以调动的所有资源,如运用好救援队这个极好的资源作支持,可调动更多的资源参与,同时也可以现场做做出决策。

3) 社会工作者:

到场的三位社会工作者都是非广东人,同属外来人员,其中有两个能听懂湖南话,便于沟通,而且都是8年以上的社会工作经验,曾到台湾、香港、澳门和芬兰等地进行社会工作学习交流,基中就有如何应对自杀危机介入交流,并有过两次自杀危机介入经验,熟悉行为心理学及其它多种心理学,是生活和专业都非常丰富的老社工。

通过上述分析,社会工作者认为,服务对象因为众多原因,在与其姐姐激烈争吵后,一时想不开才做出自杀行为,但其并未完全失去希望,也还没有完全失去理智,还在看是否可以解决心中的问题,如果能解决其心中的问题,解决其顾虑的事项,让其放弃自杀念头是可能的。当然,服务对象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了解分析,同时配合强大的支持和社工丰富的经验随机应变,解除服务对象自杀危机是可行的,于是制定如下介入计划。

三、服务计划

危机介入的特点是时间紧迫、缺少资源和信息。本次介入也不例外,上述的分析只是从观察到的情景、环境和时间等进行综合分析,而且时间紧迫,也就是只有几分钟完成,服务对象的需求(也就是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还不知道,更不要说如何应对这些需求了,故当时的计划也只是个大概的计划,一切还要经过交流、观察分析后才能确定怎么做。

(一)服务目标

1、服务对象放弃自杀念头,解除自杀危机。

2、后续跟进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进行辅导,增强抗压、抗危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服务策略

第一阶段:让服务对象冷静下来,避免服务对象失控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因服务对象被援人员长达4个多小时的轮流劝说或尝试救援,已逐渐失去耐性和理智,情绪越来越激动,已到失控边缘,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这时要让服务对象冷静下来是很困难的,在没有其它信息分析了解的情况下,突然改变服务对象面对的环境,打断其惯性思维,让其不知后面是什么,是一个比较快捷的方法。

第二阶段: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信任的专业关系,便于在沟通中了解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和处理相关事宜:

社会工作者以其非政府人员身份、外来人员身份和能听懂湖南话等特征,容易拉近与服务对象的距,便于建立专业的关系。

第三阶段:交流分析服务对象的需求,调动资源解决,解除自杀危机:

因危机介入的特点是缺少资源和信息,社工只能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随机应变,在过程中交流、观察分析情况,再配合强大的支持网络,方可达到目标。

第四阶段:后续跟进辅导工作,增强抗压、抗危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策略虽有一二三四等次序,但实施起来相互交汇,没有界线之分。

(三)介入理论和介入模式

本个案社会工作者主要以人在情境中的理论为主体。以危机介入模式介入。

(四)制订服务计划

通过上述的资料收集和综合分析给出的策略,社工制定如下的服务计划:

1、 与救援组织领导协商,请求救援队撤出现场,由社工单独面对服务对象;

2、 观察、了解、试探和分析服务对象的情况,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

3、 与服务对象沟通,了解和分析其需求,调动资源,解决其需求,解除自杀危机;

4、 后续跟进,解决问题,增强服务对象的抗压、抗危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

社会工作者与组织救援的领导沟通后,领导当即批准了请求,并鼓励社会工作者放心去做,需要什么支持随时联系,并详细告诉了所有到场的资源,而这些资源会在社会工作者有需要时随时支持。

(二)第二阶段:

救援人员撤出现场后,场面一下静了下来,社会工作者看到因环境的突变,正处在失控边缘服务对象愣了一下,人也突然安静了下来,左右张望,好象在观察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解为什么那些人会全部撤走?这时社会工作者用极慢的速度走到河边,到达河边后在地面四处张望,似乎在寻找什么,良久,找到地块纸皮,放在地下,座下来,取出一包香烟,抽出一支,抬头问服务对象:抽烟么?

服务对象回答:我有!

社会工作者没再说话,点燃烟,深吸一口,再看向服务对象,没有说话,服务对象也取出烟,点燃。在这个过程中,是社会工作者让服务对象更加冷静的过程,是加重服务对象想迫切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事情的过程,同时也观察服务对象反应再次分析其状态的过程。

两个对望着,默默地抽烟,突然,社会工作者说:我不是政府官员,也不是公务员,和你一样,是个外来工。那些人(指救援队)撤出,让我来和你交流沟通,只是因为我是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工作者,我愿意和你共同面对所有困难……。

在短短的说明中,社会工作者观察到服务对象并没有排斥,而是在用心听,在思索……。

社会工作预设的让服务对象冷静下来和建立专业关系的目标已达成,并通过服务对象的反应,证实了先前的分析,同时也发现了服务对象有比原来分析更强烈的生机。

(三)第三阶段:

社会工作者因前面的过程,发现了服务对象强烈的生机,分析其对社会工作者信任的程度后,在其思索之时,突然说:面对你的父母,面对你的女——朋——友——!我想知道,你真的是想一了百了,还是想解决问题?

服务对象似乎没有料到社会工作者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冲口而出:我当然是想解决问题啦!我当然是想解决问题啦!

于是,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其自杀的真正原因与他的女朋友出走的情况,及其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情况,征得服务对象的同意,及时与救援领导联系,调动这些资源逐渐参与,解决了服务对象的需求。

通过观察服务对象的状态来分析,此时服务对象已放弃了自杀念头,但却始终不自动走回,似乎在担心什么?在顾虑什么?社会工作者把过程和所有的信息快速回顾了一次,思索服务对象担心的是什么?顾虑的是什么?突然,社会工作者再次拿起电话,与领导进行沟通,沟通完后,领导出现,对服务对象说:你的问题已得到解决,你自己走出来,我保证不追究你的任何责任。并当场让派出所、消防等人撤走,只留下医生。

服务对象担心的是怕出来后被拘留,因为按照治安管理条例,这种行为是要被拘留15天的,社会工作者的电话正是请求求援领免除服务对象拘留。

于是,服务对象放下刀,自已桥底走了出来,一场自杀危机,从社会工作者进入和服务对象沟通到服务对象放下刀自己走出,仅用了35分钟,就已解除。

(四)第四阶段:

社会工作者通过QQ联系到服务对象的女朋友,和其女朋友说明了情况,分析了服务对象的情况,其女朋友愿意再给服务对象一个机会;同时,社工通过对服务对象支持系统的工作,达成支持的共识;通过与服务对象分享人生经验,分析这次自杀的过程,让服务对象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动力,达到了后续跟进的目标。

五、效果评估

在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视角下,运用专业技巧,整合和调动各方资源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成功让服务对象放弃自杀念头,解除自杀危机,并通过后续跟进工作,让服务对象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动力,达到了前期订立的服务目标。

六、专业反思

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能迅速了解现场情况,快速分析各种可能性,抓住关键点,及时介入,通过调动环境,打断服务对象的惯性思维,通过一些细微的不着眼的行动,激发服务对象从行为中展现出更多的可分析和求证的资料信息,同时时刻观察和分析服务对象的情况,小心求证分析结果,谨慎计划实施,让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和时间掌控都在精心的计划之中,最终成功解除危机,达到目标,这个过程,显示了危机介入的特征和原则,也体现了社会工作者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人生经验的融合。

七、评语

缺少资源和信息、时间紧迫、结果严重是危机介入个案的特点;在服务中,迅速了解现场情况,快速分析各种可能性,抓住关键点,及时介入,让危机迅速解除或降到最低是危机个案的基本原则,社会工作者服务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非常重要,故需要时刻观察和分析服务对象的情况,小心求证分析结果,谨慎计划实施,方能达到最佳结果。在本次个案服务中,社会工作者熟悉危机介入个案特征,遵循危机介入原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巧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从入场的资料收集分析到介入危机工作,小到一言一行、时间控制,大到资源整合调动和氛围设计,社会工作都能做到面面具到,没有小视任何一方,是社会工作随机应变和多专业、多资源整合运用专业体现。

345 评论

blue-taste

社会工作介入拾荒户老人个案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直至今日,老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补救性和预防性的功能上,而且也越来越表现在诸如挖掘老人的潜能、协助老人体现晚年人生价值、倡导老人互助等发展性的功能。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介入拾荒户老人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背景

服务对象Z婆婆,现年74岁,退休于建设街的南洋电器厂。丧偶,育有三子,平时与儿子较少来往。两年前Z婆婆家里发生火灾,过后,与Z婆婆居住的二儿子搬到外面居住,只留下Z婆婆一个人在建设街。不久之后,Z婆婆的精神状态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常会出现拾荒的行为且通常凌晨两三点才回家。Z婆婆的情况越发厉害,甚至还翻找楼栋住户的垃圾,而在外面收拾的杂物会全部搬往家里,还占用公共的楼道,因此楼道整天散发着难闻的垃圾臭味。Z婆婆遭到了楼栋住户的投诉,Z婆婆与邻居的关系越发紧张。

二、目标

1、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家居杂物清理、室内灯光使用的问题;

2、协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家居安全隐患、家里堆积杂物滋生异味等的问题;

3、了解邻里对服务对象的想法,协助、促进邻里与服务对象的沟通模式,更大程度地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缓和服务对象与邻里之间紧张关系;

4、促进亲子关系的融合,协助服务对象儿子正确认识、理解服务对象,提升沟通频率。

三、做法

1、收集信息,探访并初步建立关系

社会工作者接到了来自居委转介的个案,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帮助Z婆婆。社会工作者向居委工作人员搜集资料并整理后,社会工作者于次日下午前往Z婆婆家进行探访。

初次见到社会工作者,Z婆婆很阻抗,认为社会工作者是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搬来教育她的“执法者”,不愿意过多的谈及自己,只是很表面地与社会工作者寒暄几句。但社会工作者并不因此而放弃。终于有一天,Z婆婆被社会工作者的持续关怀打动,开始愿意与社会工作者倾诉和表达心中的苦恼。原来,两年前Z婆婆家里由于杂物堆积过多以至引起火灾,大火燃起过后,Z婆婆家里的东西被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全部清理干净。

Z婆婆对于初次接触的社会工作者,认为社会工作者是来劝说其清理杂物的,所以开始时对社会工作者出现抵触情绪。社会工作者向Z婆婆澄清身份,表明来访目的。通过几次的接触,Z婆婆逐渐对社工产生信任感,并且也慢慢意识到堆积杂物的危害,于是Z婆婆把想清理公共楼道上的杂物的想法告诉了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认为这是整个个案发展的一个契机,于是提出协助Z婆婆清理干净楼道的建议。Z婆婆表现得很开心,拿了一块纸皮去邀请社会工作者和她一起在楼道处坐下,和社会工作者沟通和交流清理杂物的计划。

2、接纳并不断鼓励,促成改变

经过交谈了解到,Z婆婆有翻找楼栋住户垃圾、出外拾取杂物、翻找垃圾吃且喜欢躲在楼道吓人等的行为。另外,Z婆婆与邻居的关系紧张,经常争吵。了解到这些情况,社会工作者并没有对Z婆婆的行为作出任何的批判,而是与Z婆婆一起探讨翻找楼栋住户垃圾、出外拾取杂物、翻找垃圾吃且躲在楼道吓人等的行为。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引导Z婆婆思考、理解邻居和居委工作人员对她的态度和行为。同时社会工作者与Z婆婆的邻居反馈了Z婆婆的顾虑和想法。对此,邻居对Z婆婆的问题解决提出了建议,并主动提出他愿意协助Z婆婆改变。由于社会工作者对Z婆婆表现出不断的接纳和尊重的态度,使得Z婆婆更加愿意和社会工作者进行深入的倾谈。社会工作者不断地向Z婆婆强调杂物堆积的危害并鼓励Z婆婆尝试新的改变。多次之后,Z婆婆开始会主动地去清理自己楼道上堆积的杂物。

3、长者服务篇

亲子间沟通理解不足,促进问题解决

多次与Z婆婆的交流后,Z婆婆的情况逐步趋于稳定,社会工作者经过评估后,减少对Z婆婆的跟进频率。不久之后,居委的工作人员告诉社会工作者,Z婆婆又重新出现拾荒的行为。因此社会工作者再次上门与Z婆婆交谈。Z婆婆的家又重新恢复到了第一次社工见到垃圾成堆的情景。社工分析认为Z婆婆拾荒的行为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依据社会工作者此前了解到的Z婆婆的资讯和社会工作者观察到的Z婆婆表现的'行为,社会工作者联系了Z婆婆的二儿子,Z婆婆的二儿子表示曾向和自己熟悉或有相关经验的朋友,交流讨论过母亲的行为以及现在的情况,他们怀疑Z婆婆是在认知方面有一些障碍。社会工作者引导Z婆婆的二儿子可以去思索、了解Z婆婆拾荒行为的原因。几天之后,Z婆婆的二儿子带着Z婆婆一起到了某个医院做了相关的检测,证实了Z婆婆确实存在着在精神方面的轻度认知障碍,继而诱发了她现在行为的发生。检测以后,Z婆婆的二儿子决定把Z婆婆接送到医院进行一个周期的疗养。

社会工作者定期与其二儿子进行电话的访谈,引导Z婆婆的二儿子认识Z婆婆的问题,关心和理解Z婆婆。促使其与Z婆婆进行有效的沟通,进一步增强Z婆婆的二儿子与Z婆婆的关系。在Z婆婆进入医院以后,社会工作者与Z婆婆的二儿子沟通了解到,这几个星期Z婆婆的二儿子和Z婆婆接触的机会增加了很许多。医生给Z婆婆注射镇静剂,注射后的Z婆婆一直都是处于醒醒睡睡的状态。儿子与服务对象能够交流的内容不多,根据儿子的表述及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断深入引导,二儿子看见Z婆婆现在不能自理的样子,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对待Z婆婆的态度,一方面自己以往可能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另一方面缺乏关心Z婆婆,因此现在更清晰为何Z婆婆会出现种种的行为。社会工作者引导其尝试自己提出改进的建议。在引导Z婆婆的二儿子提出了能够改进的建议以后,社会工作者询问他对自己归纳的建议能否做得到,Z婆婆的二儿子称自己愿意努力,会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争取做到最好。Z婆婆的二儿子笑说,想不到社会工作者对Z婆婆的了解能够如此的多,自己以后也肯定也多加地关心Z婆婆,理解和支持她,也盼望Z婆婆能够早日稳定下来今早地出院,自己以后会花费更多的心力去照顾Z婆婆。

四、成效

目标达成情况良好,个人层面上,社会工作者介入后Z婆婆拾荒的次数逐渐减少,同时在和他人谈话时的自我防范意识降低,愿意和他人真心交谈,并且会主动和社会工作者表达内心的一些想法。邻里关系上,服务对象的邻居主动提出他愿意协助Z婆婆改变,对Z婆婆的问题解决给社会工作者提出了建议。亲子互动上,经过社会工作者的引导,Z婆婆的二儿子尝试改善与Z婆婆的沟通相处方式,也慢慢站在Z婆婆的角度理解Z婆婆的想法和行为,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和加强。

五、点评

耐心·爱心·用心的胜利:在每一个社区里,都会遇到像Z婆婆这样的长者——一人独居、无人照顾或家人疏于照顾,同时她们又步入高龄。人到暮年,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甚至制造一些“麻烦”,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只要秉承一颗耐心和爱心,用心为服务对象服务,就可以像案例中所显现的,服务对象最终被社工的诚意所打动,也终于感受到久违的关心和关怀,对社会和其他人敞开心扉,努力改变自己,进而收获美好的晚年生活。

234 评论

相关问答

  • 社会工作者沟通个案案例

    社会工作者多角度介入个案案例分析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手法之一,是社会工作者实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对一个个案的介入中,社工会根据案主的特征以及需求,不会仅仅运

    小小米珠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社会工作者个案案例长者

    【案例简介】 2012年12月13日上午,东莞市南城区白马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阿峰(化名)在进行社区常规老年人外展服务中,在邀请一位阿婆前来量血压时,遭到阿婆

    无敌沈阳人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社会工作者与案主沟通技巧

    社会工作者个案工作基本技巧 会谈技巧是个案工作中最基本的技巧,主要包括了关注技巧、非语言技巧、倾听技巧、澄清技巧、提问技巧、总结技巧等。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社会工

    成都蜀道装饰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社会工作者个案案例总目标

    一、案例背景介绍 20xx年8月18日下午4时,工作员根据xx村提供的残疾人名单外出走访服务对象,在村口篮球场位置,看到了一个蜷缩在巷头的身影,这个阴暗的身影旁

    闪灯背后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社会工作者个案案例家暴

    社区工作者如何处理家暴问题建议:第一,社会工作者判断服务对象被家暴的程度家暴伤害的程度被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接待被家暴的个案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应判断其被家暴

    开心准新娘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