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5

满堂红李娜
首页 > 社会工作者 > 社会工作者青少年个案案例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懒虫苗啊苗

已采纳

青少年个案工作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在青少年个案工作中,这一模式的应用重点在于提高青少年对环境的认识能力及主观感受力。同时,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改善环境,促进青少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帮助青少年实现在客观环境与主观印象上的平衡。

危机调适模式

对青少年而言,危机时常不期而至,环境的骤然改变极易引起心理或行为上的失衡。青少年社会工作者要力求清晰地了解引起危机的时间或原因,找出可用的资源,缓解青少年的不适,并努力引导其适应新的环境,有意识地提高其自我调适能力。

行为修正模式

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行为修正模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青少年正处在行为模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使青少年在行为训练上获得情绪、理智上新的平衡与协调。

结构家庭疗法

结构家庭疗法是以家庭作为治疗单位,以改变案主与家人的交往方式为目的,运用系统理论、学习理论、沟通理论去了解案主的个人心理状态,逐步解决案主问题的社会工作方法。

一、 青少年社会工作内容和特点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内容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分为三类: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矫正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预防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性是指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谁会发展需要,提供社会资源,协助正常发展而设计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治疗性:针对已经发生问题之青少年的个人、家庭、社区环境的不良因素而提供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预防性:针对青少年个人及其家庭、学校、社区现况而开展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

• 接纳、不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服务对象自决

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手段

• 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

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焦点

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原则

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

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三)具体服务内容

1、思想道德品格辅导

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特点

• 道德相对注意:抽象思考能力的提升促使假设性思考,不再依赖社会所接受的刻板印象或权威人物的看法作判断的依据。能都比较事物各方面的差异性,并思考不同的解决办法。

• 道德的冲突:因追求独立自主,或为抗拒父母及师长的关心而故意采取不同于父母师长的道德价值观念

• 道德知行不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存在差异

• 与成人道德观念的疏离

主要服务内容

• 帮助其形成对社会政治制度的看法;

• 引导其形成正确世界观和对自然、社会正确认识

• 引导其形成对现实生活中各类事物和现象的正确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 引导其建立正确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法,掌握科学方法论

• 提高青少年对于道德理论和知识的了解和理解

• 协助青少年学会梳理道德情绪的发生规律并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

• 协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导读习惯,并掌握面临诱惑而不迷失的自我控制能力

2、心理即认知辅导

青少年心理及认知特点

• 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平衡。在幼稚与成熟尺度上有大幅度的徘徊

• 主要发展性任务是实现自我的同一。在不断认识和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使自我意识达到积极的统一

• 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得到发展,他们对原先的道德标准即自己的价值和能力都要作重新的评价,并试图把这些价值和评价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体系

• 独立意识加强,伙伴关系密切。青少年对家庭的依恋逐渐转向伙伴群体,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他们的言行,爱好、衣着打扮等相互影响。信任伙伴胜过信任家长和老师

• 认知改变。进入了抽象思维阶段,已懂得试验、假设、推论这类形式化的思考,运用理论来推向因果关系。开始懂得处理复杂的信息或资料。他们学会自我批评,各个方面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有能力听取他人意见,处理问题时能考虑更多的可能性,思维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主要服务内容

•辅导青少年了解和认识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基本的心理发展知识

• 辅导青少年掌握平衡心理发展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

• 协助青少年开展良性的自我探索,实现自我同一性

• 协助青少年发展健康的认知能力,促进个体新知能、创造力、思考判断力的全面提高

• 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宽松社会环境,为青少年与环境的和谐华东创造条件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

(一)青少年个案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以一对一的服务形式开展各种专人活动,即被认为是青少年个案工作的服务方法。

(二)青少年小组工作

青少年小组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组织青少年参加小组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小组中互动,促使成员彼此之间建立关系,并以个人能力与需要为基础,获得成长的经验。

(三)青少年社区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通过社区组织和社区发展的技巧与方法帮助和支持社区中的团体和居民,通过介入社区的过程以支持参与者的集体行动。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

(一)案例背景

小娜,女,14岁,河南农村人, 父亲有家暴行为,母亲在案主8岁时离家。之后案主与爷爷同住,爷爷死后,被父亲在火车站遗弃,先后在福利院、北郊医院住过。案主渴望有人关心,对他人不信任,人际交往状况不良,且长期生活散漫,无心学习,对生活缺乏兴趣,对未来表示无奈。

(二)问题分析

• 进入青春期的案主较难认知和处理自己青春期心理的变化

• 案主自幼得不到应有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138 评论

刘小淼淼淼

2017青少年社会工作关爱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者运用认知治疗模式,帮助服务对象找到对自己认知的盲点,承认自己的现状,正视自身的问题,修正核心信念的自动思维。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2017青少年社会工作关爱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案例背景

观护对象小周,男,17岁,上海某职业学校学生。周某伙同他人,对被害人进行敲诈勒索,后获得1700元,因违法犯罪情节较轻,未满18周岁,从检察院取保候审后,来到我镇青少年事务社工点,进行观护帮教。

家庭情况:服务对象父母收入较低,每人每月2000多元,还要供服务对象读书,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夫妻感情较差,经常发生口角或肢体上的冲突,家庭矛盾激烈。

家庭关系:服务对象与父亲的关系尚好,但是因为父母夫妻关系紧张,服务对象很少与家人沟通,而是选择网络和同伴支持。

社交情况:由于服务对象为人讲义气,肯为大家办事,所以校园里有几个铁哥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很吃得开。

社会支持系统:服务对象的老师较为关心其学业,几次推荐服务对象参加实习,给予服务对象就业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疏导。服务对象有几个关系较好的同学,大家经常一起讨论毕业后的方向。青少年事务社工和虹口检察院未检科一直很关心服务对象的情况,并联合提供服务。

二、问题评估

1、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

(1)服务对象是家中独子,父母和长辈们非常疼爱他,特别是爷爷奶奶对他有求必应。服务对象从小学习成绩中下,家人都认为读书太辛苦,没有必要,所以服务对象整天无心学业,最终被学校分流到了某职校。服务对象的父母和长辈在他的成长道路上一直缺少正确的引导以及约束。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但父母和长辈一直无条件提供金钱物资,致使其没有生活压力。服务对象自认状态很好,但生活没有计划,而且性格冲动,有明显的从众心理,特别讲义气,经不起诱惑。他对很多事物的认知都比较片面,却没有自知。

(2)服务对象父母关系紧张,家庭的基本三角关系是有缺陷的。父亲对他的生存姿态是讨好,特别是在经济上基本无条件地满足自己的儿子,致使服务对象获得金钱过于容易。而母亲的生存姿态是责备,大叫大嚷地表达出自己的挑剔苛责,来维护自己的形象。这样的家庭环境也致使服务对象要么运用同样的方式互动,要么就是打岔,甚至直接一走了之,而服务对象也把这种应对方式运用到他生活的其他方面。

(3)服务对象时常出入酒吧和网吧等夜间营业场所,其中人员复杂,容易沾染不良习气,而让青少年事务社工更担心的是服务对象的精神面貌,脸色灰暗,没有年轻人的朝气。

2、理论依据

(1)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知和对事的见解等。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服务对象的非理性或错误认知直接导致异常情感或行为,而这些错误思想常是不知不觉地、习惯地进行,因而不易被认识到。

(2)家庭是每个人的原出发点。长期家庭环境的不健康直接导致每位家庭成员都会出现功能不良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不合理的生存状态也因此产生。从小服务对象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但父母及长辈仍旧溺爱,并且在金钱上给予满足,直接忽视了服务对象想要表达的内在含义。社会工作者要打破这个讨好型的模式,引导服务对象与家人的良性沟通,把自己当前的渴望和向往通过合理的聚到输送出来。

三、目标设定

1、服务目标:

总目标: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自己,修正不良行为,顺利渡过观护期。

分目标:

(1)通过家庭治疗模式,做好父母与子女的良好沟通,引导家人改变相处方式,改变互动模式,共同进行观护帮教。

(2)通过认知治疗,帮助服务度对象发现自我,重新强化自身认知,寻找自身价值,更务实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

(3)引导服务对象建立理性的处事能力,提高服务对象法制观念,避免因冲动或走上违法道路。

2、具体行动计划:

(1)督促服务对象父母改善家庭互动模式,对其行为进行适当约束。

(2)邀请服务对象参加社会活动,增强自我保护和守法意识,逐步脱离不良群体社交圈。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建立专业关系,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签订观护协议

虹口检察院胡检察官召集观护社工和观护对象及其监护人召开了观护会议,这也是青少年事务社工第一次接触服务对象。只见服务对象低着头,两眼无神地走进我们青少年事务社工点,整个观护会议,服务对象一言不发,青少年事务社工感到其一直沉浸在对事件的惶恐和无助中。

青少年事务社工了解服务对象的个人资料、家庭资料以及社会经历之后,走访了服务对象所在社区的居委会,从侧面了解服务对象现在在社区的表现以及他家庭的情况。每次见到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对象话语间都有所保留,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的正常反应,社会工作者要做的是获得服务对象的信任,走进服务对象的内心。当服务对象讲到小时候自己有一次被同学欺负,但是无人倾诉时,显得异常委屈,言语间表达了对父母的不满,长期积压的情绪得到了抒发。

在接下来的观护期间,青少年事务社工为小周设定了观护目标,希望帮助小周提高法律意识,认清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谨慎交友,修正核心信念的自动思维

服务对象和青少年事务社工又探讨了这次事件发生的原因,引导服务对象告诉青少年事务社工案发前发生的事情,当时出于什么原因和朋友一起去作案,当时是怎么想的。服务对象告诉青少年事务社工出于朋友之间的“义气”和自己不健康的心理,如果当时自己临阵脱逃怕被朋友们看不起。之后反思了自己交友的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并思考了对朋友的新的认识。

青少年事务社工和服务对象分析了几方面交友的注意事项:

(1)交友应当“亲君子,远小人”: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一益友,如同读一本好书终身受用;交一恶友,则如读一本坏书,很容易诱你走入邪路,甚至是诱你犯罪。倘若不幸与小人为伍,你就上了贼船、交了恶运,生活中就多了一些隐患。因此,交友不可不慎;(2)讲情义但更要重道义:诚然,交友当讲情义,但朋友情义高不过人间道义,高不过法律。一些歪友、损友、邪友等小人之辈,为人处事常悖规则,不讲道义,你若不明事理、不辨是非,极易被其利用。即便是朋友,出手相助时也应遵循做人的基本准则。掌控自己,勿受制于人 ;(3)人不应为取悦他人而委屈自己,不应听命于他人而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很多人仿佛生来就不是为自己活着,他们或依傍于他人或听命于他人,却丢失了自己,这是很可悲的。人是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听从自己内心的决断。既不盲动也不盲从,决不做他人的傀儡和走卒。

(三)激发内在优势,重树服务对象的价值观

一味地批评和教育有违观护帮教的初衷,对于未成年人的观护帮教还是要从保护、关爱的角度出发,从细节入手。青少年事务社工联系了服务对象居住地居委会,在保密原则的基础上,带领服务对象参加居委社区活动,引导其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结交新朋友、学习新事物。在一次为社区老年人服务的活动中,一个阿婆对服务对象说:“你是哪家的孩子啊,这么懂事,还想到来看望老人,真是不错的小孩。”服务对象红着脸,不好意思地笑了。在一次次社区服务活动中,服务对象感受到了被关心、被需要,付出爱心的感受,慢慢开始对自己以往的行为有了反思。为了激发服务对象的内在动力,青少年事务社工用积极的方式引导服务对象参与发现自身面临困难的各种资源和能力,同时把服务对象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视为优势以肯定和赞赏的方式反馈给他,激发内在的优势动机,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不久,服务对象告诉青少年事务社工,学校老师推荐他参加了餐饮业的实习,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老板和同事的肯定。实习期结束后,青少年事务社工鼓励服务对象自己通过招聘网站找工作,服务对象成功应聘到了“多乐岛”儿童乐园。

(四)与家人沟通,引导家人改变相处方式,改变互动模式

服务对象的家庭对他的影响很大,服务对象父母关系紧张,家人之间一直缺少沟通,他都以漠视作为一种阻抗反映。要改变服务对象这样的状态必须先改变他的家庭。

青少年事务社工鼓励服务对象和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青少年事务社工又找了服务对象的父亲和母亲进行面谈,希望他们能转变沟通模式,换一个角度感受服务对象的心情,服务对象的父母表示会慢慢改变,也开始关注服务对象的思想。再亲近的人也需要沟通才能知晓对方,青少年事务社工鼓励服务对象和父母多沟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渐渐地,青少年事务社工感到服务对象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变,也不再在夜间出入酒吧和网吧等娱乐场所。

虹口检察院胡检察官召集观护青少年事务社工、观护对象及其家长又一次召开了观护会议。服务对象剪了一个新的发型,眼神中充满了希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服务对象的妈妈也握着青少年事务社工的手表示感谢。3个月的观护期很短,目前,小周正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我在心底默默地为他祝福,希望他能充满朝气地走好人生路!

五、总结评估

1、剔除标签化的主题,强调正面潜能

相信青少年正面发展取向与青少年问题的矫治并非排斥,两者可以取长补短,互相结合。观护青少年继续在原学校就读,学业和毕业实习也进行地较顺利,对于观护对象,与物质上的帮扶相比,精神上的自强自立,健全人格的形成尤为重要。青少年事务社工加强观护对象与其他人的联系,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成长中的种种挑战,学习表达和接纳自己的情绪。所有的服务结合此次服务对象遇到的危机因素,都是从服务群体的身、心、社各方面平衡发展考虑。

2、重新认识自己,改变认知,找到目标

社会工作者运用认知治疗模式,帮助服务对象找到对自己认知的盲点,承认自己的现状,正视自身的问题,修正核心信念的自动思维。同时通过服务对象自己的成功经验,挖掘出他的优势,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了认可,重新树立起自信。

3、以家庭为原点,寻找出服务对象与家庭成员沟通障碍,改变互动方式。

服务对象与家人的相处方式一直是畸形状态。社会工作者根据家庭治疗的方法,不仅指出了服务对象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指出了其父母需要改变的方向,双管齐下,让双方都了解到沟通的重要性,从双方自身出发,学会换位思考和正确表达情感的方式,重新接受对方,重塑家庭角色。

304 评论

journeyjasm

小玲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你作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社区内像小玲家这样的隔代教养家庭(即祖父母抚养孙子女)越来越多,请针对这类儿童的需求情况,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答题要点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隔代教养是由于社会的整体变迁而产生的,例如人口结构老龄化、独生子女政策、家庭结构愈加核心化、妇女劳动率提升及夫妻双职工等原因,造成儿童无人照顾,加之又缺乏政策的支持,所以才造成这样的情况。生活在隔代教养家庭的儿童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需要。(1)爱与关怀的需要。隔代家庭教养的产生往往由于年轻父母需要在工作中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于孩子的关爱、抚育、管教和照顾时间大大减少。然而,对儿童期的孩子而言,建立对父母安全的依恋可以发展儿童的许多亲社会行为,促进其心理、智力和社会化的发展。(2)交友和游戏的需求。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在受到家庭保护的同时,更加需要与同伴合作,需要竞争的成长环境。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益的游戏活动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教育、道德形成、社会化发展等都产生积极影响。(3)课业辅导的需要。由于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儿童基本是与老人生活在二起,而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不具备辅导孩子课业的能力,也无处获得帮助。因此课业辅导也是一部分此类家庭中儿童所迫切需要的。2.方案设计根据上述隔代教养家庭儿童的需要,现设计如下社区服务方案(1)方案名称:儿童群益(2)方案目标:增强隔代教养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拓宽儿童的社会交往与活动范围,使其获得更优质的成长环境。(3)方案实施策略:①开展亲子关系活动,为隔代教养家庭中的成员提供亲子教育的指导性服务:②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资源,定期开展儿童交友、游戏活动;③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定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课业辅导服务。④方案执行:涉及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⑤方案评估:包括方案执行情况评估、家庭成员对各项活动的满意度、儿童对于相关活动的满意度以及效果评估等。案例四银燕幼儿园中二班周老师这半年多来,经常发现她班上的小朋友施巧巧身上有淤青,三天前,周老师在幼儿园门口还亲眼看见施巧巧的母亲张女士在打施巧巧,于是,周老师来到社区的家庭服务中心,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请按照个案工作的进程设计一下社会工作者在各阶段的工作要点。答题要点在本案例中,求助者是幼儿园周老师,她反映的是班里小朋友施巧巧可能受到母亲虐待的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中的案主并不是求助者周老师,而是施巧巧及其母亲张女士。所以通过和周老师会谈、了解了事情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作者需要拜访张女士,通过和她的会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个案辅导。(1)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与张女士初次见面,了解此次会谈目的,社会工作者要运用同情心、尊重、真诚、具体等技巧以及接纳、非评判等原则和张女士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同时会谈选择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场所,这可以帮助张女士在放松的状态下说明事实,澄清事情。社会工作者初步了解问题的成因、程度、频度等。(2)预估阶段。在现有资料的下,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张女士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资料收集可以从问题、人、环境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同时关注张女士的优势与长处。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初步判定张女士的问题属于心理和行为两方。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访谈情况而定,但可能是由于张女士的生活压力大,这既可能来自家庭事务也可能来自工作,故仍有待收集资料后,进行预估判断。行为方面的问题表现为负面情绪的宣泄,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例如打女儿等。此外,女儿施巧巧也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情绪辅导。(3)计划阶段。社会工作者协助张女士一起设定个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个案工作的总目标是改善张女士的心理压力和教养方式,使其用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处理情绪,对于女儿也要采用适当的教养方式;处理施巧巧由于被打而带来的情绪问题。为了达成这个总目标,需要对张女士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修正。其一.协助张女士宣泄积压于心头的负面情绪;其二,帮助张女±学习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硬压力管理技巧;其三.改变张女士不适宜的教养方法,教导其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与此同时,对施巧巧进行必要的辅导,一则处理被打的情绪伤害,二则教导其与父母沟通的技巧。(4)实施阶段。根据计划展开服务,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里可以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其一,增强案主力量,处理张女士的负面情绪,并教导其学习积极的压力管理技巧及教养技能;其二,处理施巧巧的情绪伤害,教导其与父母正向沟通的策略;其三,改善案主环境,强化家庭及幼儿园对于施巧巧及其母亲的支持,促进其改变与成长。(5)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此处,社会工作者也可以约见张女士的女儿施巧巧,询问其母亲的改变状况以此分析个案辅导的效果。此外,需要提前告知个案辅导即将结束。(6)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与张女士一起回顾个案辅导的整个过程,巩固辅导效果。在张女士表现出离别依恋时,社会工作者要恰当地处理其离别情绪,鼓励她坚持采用个案辅导中学到的方法来处理自身情绪及女儿的教养问题。(7)跟进服务。个案结束之后,可对个案进行跟进,必要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回访,并请求幼儿园给予施巧巧更多的关注与关心。

257 评论

大熊简单明了

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现象 2005-10-18 10:32:13 网友评论 1 条 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文明、进步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父母离异后,有的孩子由父母一方领着生活,有的是住在父母重新组合的家庭里,还有的则是依附着爷爷奶奶。单亲家庭的学生也为数不少,单亲学生的增多,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必须重视单亲学生特殊的心理现象并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 单亲学生有哪些特殊的心理现象呢? 单亲家庭的学生或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以及其它因素,往往会表现出下面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 自卑型。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们在一起都会夸自己的父亲如何有知识、如何有力气,甚至如何有钱。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在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这份优越感,也由于世俗的偏见,认为离婚总是不光彩的事,单亲孩子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如果小孩子们在闹别扭的时候,此时会更觉得自己是如此势单力薄。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在想,我要有父母在身边,我才比你强呢! 这类自卑感强的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他们填表则隐瞒家庭情况,经济有困难不会申请补助。这类学生有的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争硬气要改变环境,但又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协调发展。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孤独型。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或住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活动。舍予同学,小时聪明灵活,读小学时父母闹别扭,延续有五六年,在这几年中,好心的邻居总是把舍予带到自家与孩子一道完成作业,久而久之,舍予同学与双亲之间拉开了距离,失去了家庭对他的正面引导,而在同学家里做作业又有寄人篱下之感,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直到高中,父母虽然合好如初,然而在孩子心灵上造成的创伤却难以抚平,负面影响明显,上课从不发言,想说而忸怩作态,初中时看过不少不健康的图书、画片,玩过黄色电游,并且临摹,由于家长没有及时正确引导,上了高中还在受到这些影响,不时对同学有下流的小动作,学习成绩不能上升,不热心公益活动,组织能力、自控能力弱,思想教育很难跟上。 渺茫型。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及时培育这朵花,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没有美好的家庭熏陶的孩子,应去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或者有的压根儿就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女生甲,由于父母离异,依附外祖母住着,外祖母心疼这孤苦伶仃的外孙,很吝啬使用批评词汇,造成了外孙子的固执己见,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作为老一辈工人的外祖母,自然不懂现代科学文化,根本谈不上辅导她。对外孙女的学习想关心却无能为力,常常是被外孙女哄得没奈何。孩子胸无大志,行无目的,不思学习,贪图享受,羡慕豪华生活,追求影视明星,在九八"泰坦尼克号"热中,她连续看了六遍,老师问她影片的主题是什么,看了有何启示,她却一字不能谈。" 那为什么要看呢?""大家都看嘛!"外祖母有时也劝劝,得到的回答是:"你不要对我抱什么希望,反正父母也不管我,读书考学校,那对我太渺茫。关注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点击:1771本文Tag标签: 关注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 内容提要:单亲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模式,核心是关爱。这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和基础。单亲家庭孩子因父母离婚,死亡等不幸的家庭事故巨大打击,造成心理极大的负面影响。他们对家庭没有安全感,没有温暖,没有了精神支柱,他们心理比一般孩子更脆弱,面对艰难的现实,他们的生存更加倍地“呼唤关爱”渴望亲情来抚平创伤的心灵。因此家庭、学校应以双倍的爱心共同关注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其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现在的社会状况和从前的社会状况有很大的变化,很多成年人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面前都会有茫然无措的感觉,更何况刚刚成长的缺乏完整的家庭温暖的青少年。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的很明显,有的是隐性的。 (一)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大幅度上升,使单亲家庭大批出现。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据调查表明,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学校中的双差生,由于不良的物质生活环境,他们的智力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父母离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打破了他们的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平衡,因而也容易带来他们行为上的偏差。尤其对青少年来说,随着青春期发育,他们在心理上和情绪上都难以经受得起父母离婚所带来的痛苦、挫折和失望。据我们所了解,近年来青少年离家出走和自杀现象日益增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父母分离,家庭破裂。 社会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时期(3—7岁),母爱对子女的发育有至关重大的作用,如果失掉母亲,就会使子女的情绪波动大和不安宁。在少年时期(12—17 岁),由于子女的社会性有所发展,与父亲的关系也显得十分重要,在此时间,子女若失去父母的任何一方,越轨行为的比率都较大。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破裂家庭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事实上,绝大部分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青少年在自己个性发展中,常常感到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感情冲动好斗,常常产生不正当的行为,危害社会。 (二)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家庭是子女最早的教育场所,子女在父母的抚养下成长,从父母那里接受教诲,了解遵守社会规范和行为守则。因此,如果把子女置于爱抚之中的保护机能叫做母爱作用的话,那么,理智上的管教机能就可以父爱的作用了。所以说,家庭中的教育功能是由父母双方来承担的,如果父母缺少一方,就会表现出家庭教育功能的欠缺。有些单亲家长因其子女失了母爱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便对子女过份地宠爱娇惯,而不能正常地给予管教;有些单亲家长视其子女为累赘包袱,漠不关心,甚至歧视和粗暴虐待。而更多的单亲家庭却是处于一种无暇顾及的无奈之中,他(她)们往往一人承担抚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既当爹又当妈,既要承担起沉重的家务,又有繁忙的职业责任,常常是力不从心,自然对其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不够。这成为单亲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一个普遍现象。 二、相应的对策 近年来,我区各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在市、区家长学校指导和关怀下,就单亲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的理念、方法、途径进行有效的研究与探索,并从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建构了家教模式。以林崇德教授的思维三棱结构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理论,以关爱为核心,家长从榜样教育、活动教育、环境教育三个维度立体作用于学生,促使孩子克服障碍,进而达到孩子了解自我、信任自我、自我控制、满足自我健康素质的目标,走出心灵困惑,去迎接学习、生活的新挑战。 (一)、建榜样树形象 我们知道青少年心理是否健康,首先与父母的素质,特别是父母的心理素质有直接的关系,残酷的现实是家庭残缺,孩子失去赖以发展的安全和谐的家庭环境,单亲家长更有必要以良好的素质、优秀的人品,给孩子树立光辉的榜样。同时家长要努力学习,提高科学家教水平,把握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以科学之光增添人格魅力。如我校家教委员会,组织家长学校1000多名学员人手一册由杭州市教科所、市家长学校编写的《家长关心的12个话题》。帮助家长更新了观念,这样我们家长以自身的优良的素质,高尚的品格、精湛的技艺,增强榜样的力量,对孩子心灵的塑造起到神奇的作用。 (二)优化亲子的关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亲子关系的优化是家教的保障,要求家长倾心关爱而切忌溺爱,适度的要求而切忌拔高。可见溺爱是家教的隐形杀手。那么过严如何呢?有的家长离异后,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要求他出类拔萃,弥补自己心灵创伤。单亲学生胡某,父亲是机关干部,要求孩子每次必考全班第一名,但这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全班中等,她整天活得胆颤心惊,结果产生考试焦虑,甚至萌发轻生的念头,那敢跟家长交心谈心。可见过分“严”爱也是破坏家教的祸根。因此关爱,要求适度,努力营造民主、向上、和睦的氛围,才能优化亲子关系,开启孩子心灵之窗。从而为家庭教育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优化教育情境 孩子良好心理的培养,有一个场景、时机、方式问题。对于单亲孩子,本来父母的生活方式的选择,易产生一层情感的“隔膜”,要到达理性理解,就需一个较长过程。因此家长更应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溶化“隔膜”,在亲子情趣共鸣基础上,实施心理引导,①找好契入点:如看电视《宝莲灯》后,轻松引入母爱的话题②创造情景,如孩子爬山、参观动物园,从中教育孩子要刻苦,遵守社会公德,陶冶美的情操;③制造氛围,生日、节日、纪念日,祝贺喜庆节日,教育孩子尊老爱幼,礼仪诚信;④创造条件,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与人相处,培养团队精神;⑤引发兴趣,讲世界发明家的故事,教育孩子成功来于艰辛。平等温馨中对孩子心灵的雕塑水到渠成。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同时,应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等方法沟通师生情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以倾听的方法让他(她)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矛盾情绪。然后再对过激的情绪进行正确指导。以他(她)的聪明来鼓励他一定会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以树立自信心。此外,还应利用课余时间帮助解决他学习上的困难,尝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思考: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重大。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缺少亲情的家庭,导致孩子出现个性偏外的现象。特别是单亲家庭,更应考虑孩子满足需要的欠缺。应做好适当的“填补”作用,对孩子的爱要如“春风”,做到“润物细无声”。幼21家21儿童 2、学校教师和同伴群体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影响巨大。特别是对学习和行为表现不良的同学,不给他们机会,不肯定他们,排斥、孤立他们是极为有害的。

180 评论

相关问答

  • 社会工作者沟通个案案例

    社会工作者多角度介入个案案例分析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手法之一,是社会工作者实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对一个个案的介入中,社工会根据案主的特征以及需求,不会仅仅运

    小小米珠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社会工作者个案案例长者

    【案例简介】 2012年12月13日上午,东莞市南城区白马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阿峰(化名)在进行社区常规老年人外展服务中,在邀请一位阿婆前来量血压时,遭到阿婆

    无敌沈阳人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个案

    青少年社会工作内容方法 发展性是指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谁会发展需要,提供社会资源,协助正常发展而设计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则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矫正性

    肥肥来了啊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社会工作者青少年网瘾案例

    1、事例1 2008年6月5日,高桥藕缆桥一快餐店老板娘惨死店中。6月10日,凶手落网,这名19岁的少年杀人动机竟是为了抢劫上网的费用,作案前他已在网吧连续奋战

    陌o惜妍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社会工作者个案案例家暴

    社区工作者如何处理家暴问题建议:第一,社会工作者判断服务对象被家暴的程度家暴伤害的程度被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接待被家暴的个案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应判断其被家暴

    开心准新娘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