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1

无敌沈阳人
首页 > 社会工作者 > 社会工作者个案案例长者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维尼yuan

已采纳

【案例简介】

2012年12月13日上午,东莞市南城区白马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阿峰(化名)在进行社区常规老年人外展服务中,在邀请一位阿婆前来量血压时,遭到阿婆拒绝,但阿峰发现自己与阿婆是同乡,于是阿峰便与阿婆攀谈了起来,经过一番交流,阿峰发现了阿婆存在很多不良心理状况,于是考虑是否进行个案工作。

后来,经过长期走访和与阿婆子女交流,阿峰对阿婆有了更为详细的了解:案主(阿婆)党某,系河南人,五年前来莞,与女儿、女婿、外孙女、外孙同住,女儿在家,女婿在外工作,外孙、外孙女都上小学,家庭收入来源仅为女婿一人。另有两子女在老家生活。案主日常出门很少,出门须有女儿陪伴,日常交流也仅限于子女和子女介绍的另一同乡老人。另外,半年前,案主糖尿病住院,且患有高血压。在与案主初次交流时,案主表露出年龄大,拖累子女,有病受罪,花钱较多,有厌世念头,心理不良情绪和压力较大。

2013年1月4日,阿峰与案主监护人贺某签订个案服务协议,进行个案工作。该个案服务关系持续至3月20日。后转变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常规探访对象。

在进行个案工作前期,案主的倾诉欲望极强,而且多为回忆往事片段,社工认真倾听且积极回应,同时运用同感和对比等方式进行稍弱的观念导向。案主倾诉欲望得到满足后,社工积极介入,转变为主导者,引导案主消除对疾病和不良心理的看法,积极寻找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为子女着想,为自己负责。经过两个月后,社工发现案主能从听到电视声音就聒噪心烦转为喜欢上家乡戏曲,平常出门散步,然后回家听段戏曲,社工给与肯定和鼓励,并且引导案主积极与周边的外地人(语言沟通相对较为容易)交流,而且参与社区的活动。三个月的时间,案主心理问题得到正向引导,能够自我寻找生活方式,逐渐能脱离子女的依赖,而且能够开导和鼓励身边的外地老年人积极生活。

在此个案中,反映出了在莞外地老年人普遍的状态:需要人际交流、需要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需要社会和社区的关注。这些,不得不引起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反思。

【案例延伸】

就东莞某社区来说,户籍人口有3000多人,而外来人口为9000多人,是本地人口的3倍之多。在这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中,年轻者和儿童(新候鸟)占九成以上,而且是社区和社会关注度和便利性服务中属于重点服务对象,但跟随子女迁移至东莞的老年人受到的关注度却值得我们反思。随着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和居住时间的增加,外来老年人也将成为社会迁移和社会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根据调研和日常实地走访,外来老年人的心理和需求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孤独感强烈。外来老年人进入新环境中,一方面脱离原有熟悉的生活环境会产生的困惑和不适,另一方面就老年人的接受程度而言,新迁入地的环境和文化的适应依靠个人学习内化存在困难。因此,这两方面导致外来老年人缺少交流群体和舒适环境,会逐渐被新迁入地所“束缚”。

(2)自卑、自闭甚至厌世。外来老年人由于长期处于封闭、孤独的环境,交际关系逐渐削弱,就会有自我保护或自我封闭意识,会倾向于排斥外界的.刺激,这也就变相地隔绝了其融入新环境的渠道,生活的意义逐渐消逝,这对于一些较保守的老年人,认为生活无意义就会是家庭和子女的累赘,这种不良的价值导向和心理的极度敏感、脆弱极易产生不良行为。

(3)部分功能承担者角色的缺失。外来老年人需要两个功能角色的承担者:一是人际交流功能,二是正确价值导向的功能。在这需要说明的是,家庭中的成员(子女)只能给予外来老年人家庭关系中的人际沟通,老年人的真实想法和正确的价值导向需要一个独立于具备家庭关系外、信任的角色来进行。而这个角色的最佳扮演者就是社会工作者。

(4)需求层次的低级化。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外来老年人在原所属地的优势丧失,在新环境中需重构自我的人际网络,但由于沟通、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外来老年人被孤立于迁入地的体系圈之外,因此,外来老年人的需求层次逐渐降低,大多为交际的需求、归属的需求。

【理论分析】

根据外来老年人的需求和满足方式,以及外来老年人社会工作介入的方向等因素,可以参考社会生命网理论。

社会生命网理论起源于达尔文的复杂生物链观点:自然界通过生物链构建成一个“生命网”。当“生命网”有新的物种进入时,会引发一连串的反应,需要一个“融入”的过程,达到新的平衡之后才能稳定下来。后有学者把动态的融入过程与相关移民研究相结合,提出“社会生命网”的三个维度:融入、共生与竞争。在融入阶段,社会生命网假设原有“生命网”中存在一个“硬核”,这个硬核的形式可以多样,但它本质是体系圈内的一种存在机制,这种机制对进入体系圈的“新力量/新物种”进行选择、接纳或者排斥。“硬核”的突破,会引起原体系圈的变动,引起生命网的调整,产生“共生”和“竞争”后两个阶段。

回归到外来老年人社会工作中,显而易见,“融入”阶段是外来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的重点环节,如何突破“硬核”是外来老年人更好适应新环境的核心。

【介入反思】

在进行外来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针对其特有的特点,为外来老年人社会工作提供几点技巧性方面的建议:

1、 尊重外来老年人原有的文化体系。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要对外来老年人原有文化习惯有所了解,且能够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尽量安排与老年人语言沟通较无障碍的工作人员,这样能快速建立信任关系和服务关系。

2、 注重老年人性格特点,有耐心且能把握突破口。对于外来老年人来说,由于新环境的“束缚”,加之老年人本身的特点,其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老年人的回忆,即生命故事。这种情况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首先要求社会工作者担任一个优秀倾听者的角色,给予老年人情感及需求的宣泄;其次要求社会工作者具备耐心,能够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和回应外来老年人,去慢慢引导老年人正向观念;最后,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对老年人有更深入了解,能够把握社会工作介入的突破口,从而由倾听者的被动角色转为引导者的主动角色。

3、 根据外来老年人情况和心理特点,可以与其监护人进行个案协议。外来老年人显然是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但是其敏感心理、自卑心理和排斥同情的心理需要对其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在进行社会工作个案服务时,根据实际情况,特殊情况下可以与其监护人进行个案协议的签订。

4、 后期应继续跟进。后期对外来老年人服务成效的跟进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由个案服务方式的终结转为常规性的探访,第二种是由外来老年人由服务对象转为周边其他外来老年人的支持者,帮助更多外来老年人更好的融入新环境中,这种方式的成效要优于社会工作者,而且周期会明显缩短。

135 评论

樽品爱榴莲

社会工作介入拾荒户老人个案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直至今日,老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补救性和预防性的功能上,而且也越来越表现在诸如挖掘老人的潜能、协助老人体现晚年人生价值、倡导老人互助等发展性的功能。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介入拾荒户老人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背景

服务对象Z婆婆,现年74岁,退休于建设街的南洋电器厂。丧偶,育有三子,平时与儿子较少来往。两年前Z婆婆家里发生火灾,过后,与Z婆婆居住的二儿子搬到外面居住,只留下Z婆婆一个人在建设街。不久之后,Z婆婆的精神状态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常会出现拾荒的行为且通常凌晨两三点才回家。Z婆婆的情况越发厉害,甚至还翻找楼栋住户的垃圾,而在外面收拾的杂物会全部搬往家里,还占用公共的楼道,因此楼道整天散发着难闻的垃圾臭味。Z婆婆遭到了楼栋住户的投诉,Z婆婆与邻居的关系越发紧张。

二、目标

1、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家居杂物清理、室内灯光使用的问题;

2、协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家居安全隐患、家里堆积杂物滋生异味等的问题;

3、了解邻里对服务对象的想法,协助、促进邻里与服务对象的沟通模式,更大程度地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缓和服务对象与邻里之间紧张关系;

4、促进亲子关系的融合,协助服务对象儿子正确认识、理解服务对象,提升沟通频率。

三、做法

1、收集信息,探访并初步建立关系

社会工作者接到了来自居委转介的个案,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帮助Z婆婆。社会工作者向居委工作人员搜集资料并整理后,社会工作者于次日下午前往Z婆婆家进行探访。

初次见到社会工作者,Z婆婆很阻抗,认为社会工作者是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搬来教育她的“执法者”,不愿意过多的谈及自己,只是很表面地与社会工作者寒暄几句。但社会工作者并不因此而放弃。终于有一天,Z婆婆被社会工作者的持续关怀打动,开始愿意与社会工作者倾诉和表达心中的苦恼。原来,两年前Z婆婆家里由于杂物堆积过多以至引起火灾,大火燃起过后,Z婆婆家里的东西被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全部清理干净。

Z婆婆对于初次接触的社会工作者,认为社会工作者是来劝说其清理杂物的,所以开始时对社会工作者出现抵触情绪。社会工作者向Z婆婆澄清身份,表明来访目的。通过几次的接触,Z婆婆逐渐对社工产生信任感,并且也慢慢意识到堆积杂物的危害,于是Z婆婆把想清理公共楼道上的杂物的想法告诉了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认为这是整个个案发展的一个契机,于是提出协助Z婆婆清理干净楼道的建议。Z婆婆表现得很开心,拿了一块纸皮去邀请社会工作者和她一起在楼道处坐下,和社会工作者沟通和交流清理杂物的计划。

2、接纳并不断鼓励,促成改变

经过交谈了解到,Z婆婆有翻找楼栋住户垃圾、出外拾取杂物、翻找垃圾吃且喜欢躲在楼道吓人等的行为。另外,Z婆婆与邻居的关系紧张,经常争吵。了解到这些情况,社会工作者并没有对Z婆婆的行为作出任何的批判,而是与Z婆婆一起探讨翻找楼栋住户垃圾、出外拾取杂物、翻找垃圾吃且躲在楼道吓人等的行为。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引导Z婆婆思考、理解邻居和居委工作人员对她的态度和行为。同时社会工作者与Z婆婆的邻居反馈了Z婆婆的顾虑和想法。对此,邻居对Z婆婆的问题解决提出了建议,并主动提出他愿意协助Z婆婆改变。由于社会工作者对Z婆婆表现出不断的接纳和尊重的态度,使得Z婆婆更加愿意和社会工作者进行深入的倾谈。社会工作者不断地向Z婆婆强调杂物堆积的危害并鼓励Z婆婆尝试新的改变。多次之后,Z婆婆开始会主动地去清理自己楼道上堆积的杂物。

3、长者服务篇

亲子间沟通理解不足,促进问题解决

多次与Z婆婆的交流后,Z婆婆的情况逐步趋于稳定,社会工作者经过评估后,减少对Z婆婆的跟进频率。不久之后,居委的工作人员告诉社会工作者,Z婆婆又重新出现拾荒的行为。因此社会工作者再次上门与Z婆婆交谈。Z婆婆的家又重新恢复到了第一次社工见到垃圾成堆的情景。社工分析认为Z婆婆拾荒的行为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依据社会工作者此前了解到的Z婆婆的资讯和社会工作者观察到的Z婆婆表现的'行为,社会工作者联系了Z婆婆的二儿子,Z婆婆的二儿子表示曾向和自己熟悉或有相关经验的朋友,交流讨论过母亲的行为以及现在的情况,他们怀疑Z婆婆是在认知方面有一些障碍。社会工作者引导Z婆婆的二儿子可以去思索、了解Z婆婆拾荒行为的原因。几天之后,Z婆婆的二儿子带着Z婆婆一起到了某个医院做了相关的检测,证实了Z婆婆确实存在着在精神方面的轻度认知障碍,继而诱发了她现在行为的发生。检测以后,Z婆婆的二儿子决定把Z婆婆接送到医院进行一个周期的疗养。

社会工作者定期与其二儿子进行电话的访谈,引导Z婆婆的二儿子认识Z婆婆的问题,关心和理解Z婆婆。促使其与Z婆婆进行有效的沟通,进一步增强Z婆婆的二儿子与Z婆婆的关系。在Z婆婆进入医院以后,社会工作者与Z婆婆的二儿子沟通了解到,这几个星期Z婆婆的二儿子和Z婆婆接触的机会增加了很许多。医生给Z婆婆注射镇静剂,注射后的Z婆婆一直都是处于醒醒睡睡的状态。儿子与服务对象能够交流的内容不多,根据儿子的表述及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断深入引导,二儿子看见Z婆婆现在不能自理的样子,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对待Z婆婆的态度,一方面自己以往可能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另一方面缺乏关心Z婆婆,因此现在更清晰为何Z婆婆会出现种种的行为。社会工作者引导其尝试自己提出改进的建议。在引导Z婆婆的二儿子提出了能够改进的建议以后,社会工作者询问他对自己归纳的建议能否做得到,Z婆婆的二儿子称自己愿意努力,会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争取做到最好。Z婆婆的二儿子笑说,想不到社会工作者对Z婆婆的了解能够如此的多,自己以后也肯定也多加地关心Z婆婆,理解和支持她,也盼望Z婆婆能够早日稳定下来今早地出院,自己以后会花费更多的心力去照顾Z婆婆。

四、成效

目标达成情况良好,个人层面上,社会工作者介入后Z婆婆拾荒的次数逐渐减少,同时在和他人谈话时的自我防范意识降低,愿意和他人真心交谈,并且会主动和社会工作者表达内心的一些想法。邻里关系上,服务对象的邻居主动提出他愿意协助Z婆婆改变,对Z婆婆的问题解决给社会工作者提出了建议。亲子互动上,经过社会工作者的引导,Z婆婆的二儿子尝试改善与Z婆婆的沟通相处方式,也慢慢站在Z婆婆的角度理解Z婆婆的想法和行为,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和加强。

五、点评

耐心·爱心·用心的胜利:在每一个社区里,都会遇到像Z婆婆这样的长者——一人独居、无人照顾或家人疏于照顾,同时她们又步入高龄。人到暮年,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甚至制造一些“麻烦”,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只要秉承一颗耐心和爱心,用心为服务对象服务,就可以像案例中所显现的,服务对象最终被社工的诚意所打动,也终于感受到久违的关心和关怀,对社会和其他人敞开心扉,努力改变自己,进而收获美好的晚年生活。

103 评论

欧比诺橱柜

社会工作老年实务知识讲解

老年社会工作就是因应老年问题产生而产生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它是指受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为在生活中遭受各种困难而暂时丧失社会功能的老人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并同时推动更多的老人晚年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那么,下文是由我为大家分享社会工作老年实务知识讲解,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例题引导:

老年社会工作里的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是指( )。

A.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

B.精神问题的解决

C.健康服务

D.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

E.被虐待与被疏于照顾的处理

答案:C D。 本题考查的是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老年社会工作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包括健康服务和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因此答案为C、D。

考点详解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1)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

健康促进服务即是为老年人提供与治疗、康复、预防疾病有关的.服务,主要内容包括有关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推广活动、处理酗酒和滥用药物问题、协助进行压力管理、锻炼身体方案、设计防范老年人在家中的受伤的措施、提供精神健康服务、推广预防性服务、提供跟年龄有关的疾病的信息、提供有关社会服务和后续性健康服务的咨询等。

(2)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

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即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健康照顾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送餐、家庭病床、家务、探访、电话慰问等个人协助服务;出行和行动服务,包括提供手杖、轮椅和住所改造等辅助手段的提供;紧急呼叫系统安装等技术支持;信息咨询、转介、代际互助、日托、营养配餐、房屋修缮、照顾者的休息安排、入住老人院舍等服务。

2.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老年社会工作者会处理老年人的一些认知和情绪方面的问题。

在有些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帮助老年人消除产生情绪问题的因素。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改变老年人的认知,帮助老年人适应他无法改变的情形。

做这方面的工作要注意老年人对待介入的态度。老年人可能对认知和情绪问题有偏见,抵触配合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因而,帮助老年人学会识别和接纳自己的各种情感状态也是介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处理精神问题

珍惜当下;找到往事的意义;直面自己的局限;接受生活中的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

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主要包括: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

(1)正式支持。

正式支持体系主要是由政府的老年工作组织机构和涉老组织机构构成。如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颐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社区老年中心等。

主要支持内容:贫困救助、生活照料、危机干预、老年人权益保障。

(2)非正式支持体系的构成。

非正式支持体系的构成通常分成3类:第一类是家庭成员(主要是子女)对父母的养老支持。第二类是亲属(兄弟姐妹及远亲、姻亲等)对老年人的支持。第三类是非亲属(邻居、朋友、同事、慈善机构、非政府组织、社区志愿服务等)对老年人的支持。

主要支持内容包括:经济支持、情感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3)用家庭思维建立家庭支持。

家庭体系工作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帮助家庭“解除羁绊”;二是识别成功的家庭应对技能:三是帮助老人及家人把有冲突的需求排出先后顺序;四是为老人制订行动方案。

(4)促进老人的社会融合。

促进社会接触,设计活动方案,开展社区活动项目,促进融合。

5.处理老年特殊问题

(1)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措施:保护老年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提供救助性服务、发展支持性服务、改变和调整环境。

(2)丧亲问题

措施:提供情感支持、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理权益、提供相关资讯、作丧亲辅导。

(3)临终关怀

措施:减轻疼痛和症状、协助老人及其家人解决医疗费用方面的问题、提供丧亲后续服务。

(4)自杀

自杀评估。要掌握分析,直接线索、间接线索、行为线索。

干预措施。设定一个短时间能够实现的目标,可能帮助老人缓解感受到的压力。主要干预措施包括清除眼前危险、做安全约定、重新确认承诺、缅怀往事治疗、动员外部环境资源等手段。

考点分析老年人社会工作主要是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的活动。相关考点在往年试题中所占分值一般。考生应注意从年龄、老年期划分标准、身一心一社老化等三个角度全面掌握老年人需要和问题,特别关注老年社会工作注意事项,理解老年人需要评估、身体健康等方面服务、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处理精神问题、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处理老年特殊问题等内容。加强对老年人问题和需要评估、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区照顾、机构照顾等基本方法的透彻认识。

本章历年出题情况如下:2009年,单选4题、多选2题;2010年,单选5题、多选1题;2011年,单选5题、多选1题;2012年,单选3题;2013年,单选3题、多选1题;2014年,单选3题、多选2题;2015年,单选5题、多选2题。

每日一练(初级 多选)抑郁症如不能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导致老年人尝试自杀以求解脱因( )带给自己的痛苦。

A.长期的疾病

B.长期悲哀

C.远离社会

D.感到无目标

E.感到毫无价值

(中级 案例分析)社会工作者在一次走访中发现王老先生独自在家。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到来,他很高兴。交谈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王老先生与儿子一家同住。儿子和儿媳外出工作时,家里只留下他一个人。社会工作者观察发现,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老人抱怨,退休工资都交给了儿媳,身上没有任何零花钱。同时,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王老先生手臂上有多处淤青,问其原因王老先生沉默不答,表情紧张。社会工作者向社区居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王老先生今年80岁,以前是老伴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老伴去世后,主要由儿媳照顾。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一起生活碍事,常常为此打骂老人,有时还不让老人吃饱,儿子去外地出差时,儿媳还经常将老人反锁家中。

1.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中运用了哪几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2.列举本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

179 评论

相关问答

  • 社会工作者沟通个案案例

    社会工作者多角度介入个案案例分析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手法之一,是社会工作者实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对一个个案的介入中,社工会根据案主的特征以及需求,不会仅仅运

    小小米珠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社会工作者家暴个人案例

    社区工作者如何处理家暴问题建议:第一,社会工作者判断服务对象被家暴的程度家暴伤害的程度被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接待被家暴的个案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应判断其被家暴

    美多多lady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社会工作者个案案例长者

    【案例简介】 2012年12月13日上午,东莞市南城区白马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阿峰(化名)在进行社区常规老年人外展服务中,在邀请一位阿婆前来量血压时,遭到阿婆

    无敌沈阳人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社会工作者家长作风案例

    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案例分析 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服务”。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家

    大眼博奇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社会工作者个案案例总目标

    一、案例背景介绍 20xx年8月18日下午4时,工作员根据xx村提供的残疾人名单外出走访服务对象,在村口篮球场位置,看到了一个蜷缩在巷头的身影,这个阴暗的身影旁

    闪灯背后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