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46

嗜吃福將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真假话解题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8668神淡淡

已采纳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真假话问题的解法,比如:矛盾法1)适用题型当题干的命题间存在矛盾关系时,可采用矛盾法解真假话问题。2)运用说明第一步找到题干中存在的矛盾(一找);第二步绕开矛盾判断其他命题真假(二绕);第三步回头判断矛盾真假(三回)。[一般,第二步即可找到答案,无需进行第三步。]3)三对矛盾关系①所有是和有些非;②所有非和有些是;③某个是和某个非。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又必然一真一假,利用矛盾的这一特征,就可解决这类真假话问题。反对法1)适用题型当题干涉及反对关系时,需用反对法解真假话问题。2)运用说明反对法的步骤和矛盾法类似,只需将一找二绕三回中的矛盾全部替换成反对即可。3)反对关系反对关系包括上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互为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假,可以同假;而互为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真,可以同真。解题时,可利用这一特征来解决该类的真假话问题。假设法1)适用题型当题干的命题间没有关系时,在找到矛盾或反对关系后仍不能确定其他命题的真假时,此时需考虑用假设法来解题。2)运用说明假设某句话为真或为假,由此得出结论,再判断结论是否违背题干。如果违背题干,说明假设不成立;反之,则说明假设正确。行测备考或参考(行测解题技巧)

116 评论

扬帆飘舟

解决真假话问题的小方法:代入排除法

当题干与命题之间不存在矛盾关系也不存在反对关系,我们无法使用矛盾法和反对法解题时,可以尝试用代入排除法去解决看似比较难以解决的题目。

比如上题,题干说假设教练说的是假话,而教练说的是他们之中最多有一个人说了假话,这句话是假,它的矛盾为真,也就是说这三句话中有两句是假的,代入A项,A项中说A大于B,所以丙是假话,A项中说B大于C,所以甲是真话,A项中说A大于C,所以乙是假话,代入A项中之后,一真两假,符合我们刚才的判定,所以此题选A。

109 评论

兔几小兔几

很多同学在判断推理复习过程中,经常会觉得真假话问题毫无思路、无从下手。其实真假话问题技巧性还是很强的,我们在做题过程中,要明确每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找准矛盾关系,理解矛盾关系的最大特征就是互为一真一假,这样再去做题的话就会简单许多了,这有一道格燃教育的例题你可以看下:1.一件盗窃刑事案件中,警方抓获了甲、乙、丙、丁四名犯罪嫌疑人,对他们进行质问,他们是这样说的:甲:是乙作的案;乙:是丁和我一起作的案;丙:丁是案犯;丁:不是我作的案。且四句话只有一句是谎言。如果以上为真,则: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丙;B.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乙;C.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乙和丁;D.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乙这道题中虽然出现了四句话,且只有一句话为真,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其实我们分析每一句话之间的联系,能很快找到丙和丁互为矛盾关系,根据矛盾的定义可知丙和丁必有一真一假,剩下的甲和乙两句话就必为真话了。【答案】C。参考解析:题干中丙丁的话互为矛盾关系,即必有一真一假,故甲与乙的话皆为真话。根据乙的话可知丁作案,所以丁的话为假话。故正确答案为C。

269 评论

糖果屋de芒果

公务员考试行测真假话问题解法之矛盾法:适用题型当题干的命题间存在矛盾关系时,可采用矛盾法解真假话问题。运用说明第一步找到题干中存在的矛盾(一找);第二步绕开矛盾判断其他命题真假(二绕);第三步回头判断矛盾真假(三回)。[一般,第二步即可找到答案,无需进行第三步。]三对矛盾关系①所有是和有些非;②所有非和有些是;③某个是和某个非。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又必然一真一假,利用矛盾的这一特征,就可解决这类真假话问题。

177 评论

木小蹬蹬民

利用矛盾解决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真假话问题

一、寻找“矛盾关系”

当题干中有多个判断命题,并以对话形式给出,同时规定几个判断中有一真、一假、多真多假等情况时,我们可以考虑用矛盾关系来解题。我们知道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一定是一真一假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观察题干,找出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再根据题干所给的真假性的论断,判定除矛盾命题之外的其他命题的真假性,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例题1】在某次税务检查后,有四个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

甲:所有个体户都没有纳税。

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有纳税。

丙:个体户并非都没有纳税。

丁:有的个体户没有纳税。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丁断定属实,陈老板未纳税

B.丁断定属实,但陈老板纳税了

C.丙断定属实,陈老板纳税了

D.甲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

【中公解析】答案选C。甲的话“所有个体户都没有纳税”和丙的话“个体户并非都没有纳税”,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题干中只有一个人的断定属实,所以乙和丁说了假话,则排除了A、B选项。因为乙说了假话,所以可以退出陈老板纳税了,所以排除D选项,此题答案为C。

二、创造“矛盾关系”

有的时候,当题目中的矛盾关系并不明显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题干信息中包含的关系去创造矛盾关系,从而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这就需要考生一定要准确把握题干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定位。

【例题2】某机关田径运动会有3个短跑项目,分别是60米、100米和200米。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了其中的一种,而且三人参赛的项目还不一样。小张、小王和小李作了以下猜测:

小张:老张参加了60米,老王参加了100米。

小王:老李没参加100米,老王参加了60米。

小李:老张没参加60米,老王参加了200米。

如果他们的猜测都对了一半,则以下哪项为真?

A.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200米、100米和60米

B.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60米、200米和100米

C.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100米、60米和200米

D.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200米、60米和100米

【中公解析】答案选A。这个题直观看来不存在矛盾,但根据题意,三人参赛的项目不一样,他们的猜测都对了一半,所以我们可以把整个信息看成是6个判断,这时就行成了3真3假的关系;其次,观察判断可知,对老王的判断猜测了3次,并且都是不同的判断,而老王只能参加1个项目,所以这3个判断中一定是1真2假的关系,那么也就意味着剩下的判断是1假2真的关系;再次,观察剩下的判断,对老张的判断能形成矛盾,也就是1真1假的关系,所以我们可知,“老李没参加100米”这个判断一定为真,所以排除B、D,“老王参加了60米”为假,排除C。最后,所以正确答案是A。

更多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网页链接

296 评论

相关问答

  • 公务员考试命题真假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假言命题:假言命题陈述一种事物情况是另一种事物情况的条件。通常条件被分为“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是指有它就够了,“必要条

    谁可知心029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公务员考试真话假话

    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测一直占据笔试分值的半壁江山,其中逻辑判断题目是必考题型之一,针对这类题目的解答,除需掌握基本的解题知识外,快速解题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今天中

    创业宝贝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真假话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无论是在哪里都能勾起大家的好奇心,在行测文科的一些题目中也会考到大家真真假假的问题。为了大家能够更加熟练地解决必然性推理中一种常见的真假话问

    复古猫小懒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公务员考试真假话解题技巧

    说下我的思路 也不敢说一定对 提供给亲参考吧把这条路设为60米(因为是10 12 15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样的话 三条公交线路分别将有11 13 16的站点

    最好的我~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真假题公务员考试题

    逻辑判断是我们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的必考题型,题量是15题,其中真假推理能占1题左右。虽说占得比例不是很大,但是非常容易得分,可以说是送分的题目。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

    执念梦浮生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