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27

正能量装饰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逻辑考试真话假话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九尾天使

已采纳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假言命题:假言命题陈述一种事物情况是另一种事物情况的条件。通常条件被分为“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是指有它就够了,“必要条件”是指没它是不行的;而其他的情况都不进行推断。答题思路1)快速判断,抓逻辑词①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a那么b;只要a就b;所有a都b;a离不开b;要想a必须b;②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p才q;必须p才q;除非p否则不q;p是q的基础;p是q的前提。2)根据问题确定方法以真找真”主要是考察命题的等价关系,推出关系。“真假互寻”主要考察命题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3)比较选项,确定答案设错选项如直接用后件推前件,否定前件推出否定后件等。

317 评论

于海丽888

一、直接推断结论型 推理若要必然推出真结论,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前提真;第二,形式有效。在题干中给出前提,要求推出结论。从某个前提可以或者不可以推出什么结论。可以推出,表明条件充足且推理形式正确;不可以推出,表明条件不充足或者推理形式不正确,不能得出必然的结论,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二、前提假设型 在题干中给出结论和部分前提,然后提问假设是什么,或者需要补充什么样的前提,才能使题干中的推理成为逻辑上完整、有效的推理,可以采用否定代入法。 三、真话假话型 题干中给出一定的语境,其中,多为三人以上进行陈述,假设其中只有一人说真话(假话),问所给选项中哪个一定为真(假)或谁说真话(假话)。此类试题多涉及逻辑学基础推理知识,推理过程较为繁琐,一般运用代入法解题,既准确又快捷。四、解释说明型 给出一段关于某些事实或现象的客观描述,要求你对这些事实、现象、结果或矛盾做出合理的解释。解答此类试题,最优的方法是将所给选项一一代入题干,然后比较哪个更为合适,即可迅速选出正确答案。五、加强支持型 在段落中给出一个推理或论证,但是,由于前提条件不够充分,因而不足以推出其结论,或者由于论证的论据不够全面,导致不足以得出其结论。因此,需要用某一选项去补充其前提或论据,使推理或论证成立的可能性增大。“答案不需要充分性”,所以只要某一选项放在段落推理的论据(前提)或结论之间,对段落推理结论正确有支持作用,使段落推理成立、结论正确的可能性增大,那么这个选项就是支持的正确答案。 六、削弱质疑型题干中给出一个完整的论证或者表达某种观点,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到最能反驳、削弱或质疑题干的选项。解题的关键是应明确原文的推理关系,找准前提和结论。 一个有效的推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前提真实、成立,二是推理或认证形式正确、有效。这样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而要削弱结论,可以通过削弱论题(推理的结论)、削弱论证(推理的前提)和削弱论证方式(推理形式)这几条途径。 七、形式比较型 要求找出与题干推理过程、论证结构相同或不同的另一个推理。希望能帮到你。有什么问题,欢迎随时咨询。考公务员来大树,我们能考就能教你考——大树教育

241 评论

静静19811215

一、直言命题含义

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反映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又称为性质命题。直言命题的一般表示为:所有(有的、某个)S是(不是)P。

二、矛盾关系

1、矛盾含义及意义

矛盾:对于一种事物描述只分A、B两种情况,A、B不交叉,A、B在一起是全集。例如,白色的矛盾是非白色,而不是黑色,在于黑色和白色在一起不能构成颜色的全集,所以白色和非白色是矛盾的。

意义:永远一真一假

2、直言命题中的矛盾关系

所有是与有些非 ‚所有非与有些是 ƒ某个是与某个非

三、考查题型及解体方法

1、题干命题为真(假),求假(真)

这种题型实际上就是找题干命题的矛盾命题

例如,所有男孩儿都是喜欢足球的,命题为真,下列选项一定为假的是?正确答案就是有的男孩儿不是喜欢足球的,就可以了。

2、真假话问题

题型以真假话的形式出现,但是实际上还是利用矛盾做题。

例如,某公司发生一起贪污案,在对所有可能涉案人员进行排查后,四位审计人员各有如下结论:

甲:所有人都没有贪污。

乙:张经理没有贪污。

丙:这些涉案人员不都没有贪污。

丁:有的人没有贪污。

如果四位审计人员中只有一个人断定属实,那么下列哪项是真的?

A.甲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

B.丙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

C.丙断定属实,张经理贪污了

D.丁断定属实,张经理贪污了

【答案】C。中公解析:甲的话“所有人都没有贪污”和丙的话“这些涉案人员不都没有贪污”即“有些人贪污了”之间具有矛盾关系,二者必有一真一假。所以,真话必在甲和丙之间,则乙的话和丁的话都是假话。由乙的话假,可知张经理贪污了;由丁的话假,可知所有人都贪污了。所以,丙的话一定真,而甲的话一定假。故答案选C。

157 评论

平淡的朝发夕至

在各类行测考试中,逻辑判断都是判断推理部分的常考题型。逻辑题目的特点之一是技巧性强,要想在考试中省时省力,需要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给大家分享一条关于“半真半假”类题目的解题技巧——找关联性信息。通常逻辑题干所给的信息较多,需要选择恰当的信息作为解题的突破口。如果题干中有多个条件提及某个对象,则可以将围绕该对象的多个关联性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得出确定的结论。例1. 甲、乙、丙三人大学毕业后选择从事各不相同的职业:教师、律师、工程师。其他同学做了如下猜测:小李甲、乙、丙三人大学毕业后选择从事各不相同的职业:教师、律师、工程师。其他同学做了如下猜测:小李:甲是工程师,乙是教师。小王:甲是教师,丙是工程师。小方: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后来证实,小李、小王和小方都只猜对了一半。那么,甲、乙、丙分别从事何种职业?A.甲是教师,乙是律师,丙是工程师B.甲是工程师,乙是律师,丙是教师C.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丙是教师D.甲是律师,乙是教师,丙是工程师。【答案】D。解析:方法一:题干信息提及小李小王、小方各自猜对一半,即半真半假。小李“甲是工程师”涉及“甲”“工程师”两个信息点,而小方“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也涉及“甲”“工程师”,二者为关联性信息。由此推之,“甲是工程师”为假,否则小方说的两句话都是假话。因此小李的后半句话为真,即乙是教师,答案选D。方法二:三人各猜对一半,则6句话中3真3假。三人的前半句话都提及“甲”,并且关于甲的工作描述各不相同,因此前三句话有1真2假,则后三句话有2真1假。后三句话中关于“乙是教师”“乙是工程师”最多只有1真,所以“丙是工程师”为真,前半句“甲是教师”为假,答案选D。两种方法的关键都是在于要找到关联性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避免盲目进行假设,这种找突破口的思想可以提高速度。对于逻辑判断中的真假话问题,要善于利用题干的数量关系,尤其是半真半假问题对应的真假话的数量需要分析到位。另外,判断出某个条件的真假后就可以直接观察选项进行排除,快速勾选答案

166 评论

相关问答

  • 公务员考试真话假话

    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测一直占据笔试分值的半壁江山,其中逻辑判断题目是必考题型之一,针对这类题目的解答,除需掌握基本的解题知识外,快速解题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今天中

    创业宝贝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公务员考试逻辑真难

    很高兴给你解答,首先逻辑推理的话是有很多小技巧和方法的哦,首先的话我们肯定是需要大量的刷题的积累,找到一定的解题方法,然后可以在网上找一些那种只关于逻辑的方法训

    爱多肉的milk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真假话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无论是在哪里都能勾起大家的好奇心,在行测文科的一些题目中也会考到大家真真假假的问题。为了大家能够更加熟练地解决必然性推理中一种常见的真假话问

    复古猫小懒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公务员考试真假话解题技巧

    说下我的思路 也不敢说一定对 提供给亲参考吧把这条路设为60米(因为是10 12 15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样的话 三条公交线路分别将有11 13 16的站点

    最好的我~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公务员考试说了假话

    很多同学在判断推理复习过程中,经常会觉得真假话问题毫无思路、无从下手。其实真假话问题技巧性还是很强的,我们在做题过程中,要明确每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找准矛盾关系

    健威wjw505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