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229

肖肖肖肖肖雪*
首页 > 考试报名 > 科举考试的弊端

10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张家阿婆

已采纳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大部份人以通过科考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另外科举亦局限制了人材的出路。到了清朝,无论在文学创作、或各式技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名家,却多数都失意于科场。可以推想,科举制度为政府发掘人材的同时,亦埋没了民间在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百年以来,多少各式菁英被困科场,虚耗光阴。清政府为了奴化汉人,更是严格束缚科举考试内容。清代科举制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科举制: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 科举制从隋朝(另一说唐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246 评论

晴猫猫天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大部份人以通过科考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另外科举亦局限制了人材的出路。到了清朝,无论在文学创作、或各式技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名家,却多数都失意于科场。可以推想,科举制度为政府发掘人材的同时,亦埋没了民间在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百年以来,多少各式菁英被困科场,虚耗光阴。清政府为了奴化汉人,更是严格束缚科举考试内容。清代科举制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81 评论

春天里的流星

考试复习资料:公安文职、检察院文职、法院文职考试全套历年真题打包下载、最新版考试大纲下载、全套网络视频课程加讲义打包下载,50套全真模拟试卷打包下载等等复习资料,我去年就是看的这个资料考上了,我现在已经入职了。你自己可以参考下这些复习资料啊,91文职网 里面有打包下载啊

215 评论

今生无悔瓶

利: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 弊在于: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281 评论

en20120705

1、封建社会后期的科举制度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2、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明太祖将源于元朝的八股文体正式定为科举考试文体。

3、科举制度也产生了家庭悲剧。由于科举制度及第者享有丰富的优待的荣誉,而且科举也是普通人出头的重要途径,因此经常会有贫士高中之后抛妻弃子的悲剧发生。

4、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科举制度的政治化,天地君亲师的教育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这样造成了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现象。这些师门关系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并且官官相护。

古代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

(1)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教育、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文学艺术方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后来又叫八股。

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能不能科举考试中进士升官。所以在小说中说:“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

“汉”是指汉代的文章,“唐”指的是唐诗,汉代的文章也好,唐代的诗歌也好,都不如当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时的人们都一门心思地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332 评论

baby梓瑜

科举制度为我国古代筛选了不少人才,但是到了后期科举制度筛选出来的都是读八股文的人才,思想僵硬。

138 评论

成都囡囡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开始于隋炀帝年间,结束于清朝光绪年间,在我国历史上一共存在了1300年。在这1300年里,科举制度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利有弊,但整体而言弊大于利。

作为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入仕改变命运的途径。但是,科举制度考试范围过于狭窄,考试内容仅限于儒家经书。发展到最后,科举考试成了八股取士,极大的限制了读书人的思想,限制了文人的创新能力,改编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对中举者的优待更是使科举成了最吸引人的事业,读书成了文人们唯一的事业。而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停滞不前。

其次,科举考试不仅是一个选拔人才的制度,在当时上榜成为了荣耀的象征,中举者更是享受了极高的名誉与优待。这就直接导致了许多家庭悲剧,中举者抛妻弃子,次第者受尽家人白眼。《儒林外史》中便有许多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文章,例如范进中举。

而且,科举考试也导致了官场的腐败。科举考试的本意是从天下广选人才,忽视出身、门第。但是最后科举制度却演变成了裙带关系选拔人才。朝廷官员为了拉帮结派,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弟子参加考试,以此做到官官相护。那么如何能让自己的弟子顺利中举?这就需要“打点关系”,由此,标榜公平的科举考试最终还是变成了“走后门”的便利之路。

258 评论

mfiongfiong

首先,科举考试的弊端在于考试科目很局限,不能招揽真正的人才,再加上古代读书的代价太大,一个大家族几乎只能贡献一个人去读书,这也导致古代人才大大减少。其次,最初科举制度确实是为了寻找人才,但渐渐的因为中间可操作性很大,产生了很多黑幕,最后变成掌权者集中权利的手段。

153 评论

郁敏0729

这样做可以获得更多的人才,普通的百姓也是可以通过读书的方式做官的,弊端是容易发生一些矛盾,没有办法更好的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

354 评论

陈宏立夏

大家都知道古代有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关键,有武举和文举,这些人选上之后都会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我觉得科举考试的弊端就是考试的科目太过于片面,只看八股文,没有任何实用性,不像现在的高考选拔,这是全面性的考试,我觉得这个科举制度在当时是流行的,但是放在现在不行。

90 评论

相关问答

  • 古代的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四个等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四个等级,院试也称童子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进行学习,所

    SevenLikeSmile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网上考试的弊端

    随着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线考试系统也随着互联网技术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许多企业、学校使用考试系统进行日常考核、招聘笔试、知识学习测评等。 和传统的线下考试相

    花花绿绿2014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科举考试的内容

    除了考最基本的四书五经之外,还会根据当前的国事写下自己的策论。

    浅浅浅浅灰 8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科举制考试的内容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

    颖的时光 6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应试考试的利弊

    当许多人谈到教育的情况下,谁又真真正正充分考虑教育中会碰到的难题,这种情况出现的必然趋势,是做为一切为教育的推行者和接收者。 应试教育的优势取决于:老版教材内容

    奇奇怪怪的lemon 6人参与回答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