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3

yoyobear1988
首页 > 自考本科 >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本科名词解释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angwenmoney

已采纳

1. 学前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Preschool Ecation)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 *** ,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也不可小觑。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心智发展极不成熟,需要家长及幼师积极的引导。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缺乏对他人的关心,不懂得分享,因此,作为家长和幼师,应积极引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分享、乐于分享。 中文名 学前教育 外文名 preschool ecation 相关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 专科专业代码 A040101 本科专业代码 B040102 年龄范围 0-6岁

2. 学前教育学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题目有哪些

直观性原则

3. 学前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是什么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从俯厂碘断鄢登碉券冬猾初生到入学前这一阶段教育的一般原理及其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的科学。

4. 学前教育学的内容有哪些

1按领域划分:五大领域 主题网络 整合课程 每一种模式都可以教研 2按年龄划分:阶段式教学 敏感期 技能发展指标 横向内容的整合也是方向 3延伸领域:观察记录 教育随笔 都可以拿来研究 4特殊儿童:听力障碍 视力障碍 孤独 多动儿教育 。

5. 学前教育的名词解释

[xué qián jiào yù] 学前教育 (学术词语) 学前教育(Preschool Ecation)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专、实物,有系统、有属计划而且科学地对孩童的大脑进行各种 *** ,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也不可小觑。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心智发展极不成熟,需要家长及幼师积极的引导。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缺乏对他人的关心,不懂得分享,因此,作为家长和幼师,应积极引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分享、乐于分享。

6. 学前教育原理 名词解释 什么是学前教育学

要多少字的呢,这个我可以写,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前家庭教育,主要由父母或其他照看者在家庭中实施;二是学前公共教育,主要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机构指派专人实施。

7. 名词解释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释义:copy 指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的教育。 网络释义 学前教育(Preschool Ecation)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 *** ,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也不可小觑。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心智发展极不成熟,需要家长及幼师积极的引导。

8.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解析来 :

学前自教育学 是研究学前年龄阶段儿童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3~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9. 幼儿教育学,,名词解释,求解,急!!!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人们从教育幼儿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说到理论,许多人就会联想到艰深、抽象、枯燥无味的条文。有时候,教育学的编写确实遵循某种体系和行文方式,有令人费解和枯燥的特征,但实际上幼儿教育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的理论寓于日常我们教养幼儿的活动中,有丰富而具体的表现形式。 幼儿教育学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材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对幼儿教育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能否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厚学网员工竭诚为您解答

291 评论

室内设计--阿梅

101、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们行动的现象。 102、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10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104、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105、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106、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07、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108、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109、系统脱敏: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110、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111、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112、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113、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114、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115、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116、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117、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118、计算机辅助教学:指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导者,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 119、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120、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121、群体动力: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称为群体动力,包括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122、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123、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124、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125、课堂纪律: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实现课堂目标而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126、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挥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等三种类型。 127、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128、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129、合作: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 130、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 131、课堂结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132、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133、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134、教学评价: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135、测量: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136、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137、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评价。 138、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科目或学期)结束后进行的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测定。 139、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 140、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等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141、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142、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 143、正式评价: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 144、非正式评价: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大多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 145、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146、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147、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148、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149、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150、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罗森塔尔效应,或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关链接: 2010年自考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1) 2010年自考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2)

275 评论

goodluck6699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从俯厂碘断鄢登碉券冬猾初生到入学前这一阶段教育的一般原理及其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的科学。

356 评论

红豆花花花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3~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孩童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主要行为是由家长或幼师,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开发幼儿的智力,让他们更加聪慧。并按照科学系统的方式对幼儿的大脑进行正面刺激引导,使大脑各项技能得到启发。

幼儿的教育时期做为人生智力等发展的最基础重要阶段,如果适当正确引导,对学龄前儿童的心智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学前教育主要课程

教育学、教育史、教育学概论、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社会学、学前卫生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儿童文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游戏学原理、教师口语等。

对幼儿园一日教育过程的组织,儿童生活护理和身体锻炼,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语言和智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园常识、体育、音乐、 美工、 计算各科教学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学校编写了学前教育学教材,这些都推动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336 评论

相关问答

  •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名词解释

    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糖小婉爱吃肉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本科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重点如下: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起源。2、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3、预成论。4、欧文学校和福禄贝尔幼儿园。5、近代学前教育思想:

    珠宝理财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名词解释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即0-6、7岁儿童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小优的爱人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名词解释总结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从初生到入学前这一阶段教育的一般原理及其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的科学。

    lavender522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名词解释汇总

    学前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如下: 1、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3、知觉:是

    缠藤小妖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8